第289章 曹操反省,荀彧献策

“莫非乃我之错?工坊利国利民,诸公有目共睹,其聚财能力之强暂且不言,光是其修水库,造河堰,铸大桥之举,便使许下屯田增收五成,各郡逐渐受益,今年河南尹,汝南,南阳、颍川等大郡,皆无大旱之忧,百姓比之往年,受益极大。此举,最受益者为谁?莫非没有各地豪强士族?”

曹操说的一点没错,兴修水库,造河堰以蓄水,其实受益最大的,是士族豪强。

因为他们田亩最多,百姓草民才几个田?

荀彧道:

“主公所言,只见一面。兴修水库,广造河堰,士族豪强确受益良多。若只做此事,各地自然支持。然工坊却行工坊规,推考取策,此二项虽只暂行于工坊区。若任由工坊区不断扩张,必断士人为官之路,长此以往,士族力量日弱,工坊区兴至各地,甚至渗透朝堂,士族何以自处?还有,工坊区内部建教训楼,然所教授之事,却只有工坊规,并无任何经史子集,先贤之学,长此以往,工坊中人,又如何能知古礼,敬先贤,明尊卑?”

荀彧作为士族中人,代表的是士族,曹操自然明白。

对于荀彧之言,曹操早有预料,只不过他当初太过自信,以为自己军权在手,可以镇住一切。

但他没想到,敌对势力远不如自己内部之人反叛造成的破坏力。

刘表,孙策,袁绍,他都抗住了,结果没抗住内部几次反叛,最终失了凉州,关中。

此时他也知道,自己还是犯了急功近利之错,步伐迈得太快。

“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荀彧道:“主公可先废工坊规,取消考取之策,重建太学,废除教训楼,如此,则可安各地士人之心,待时局稳定,方可徐徐图之,切不可操之过急。”

到了此时,曹操也知道只能如此,于是道:

“那便依文若之言,仲谋处,我自与其说。”

荀彧总算松了口气。

就在这时,郭嘉又道:“主公!有一事,在下以为,当报于主公知之!”

“奉孝且言!”

郭嘉道:“工坊规的确为良策,但却已然名存实亡。在下收到消息,督察署赵达,此人掌督察署以来,安插亲信,收敛钱财,越权调动各厂管理层,甚至将手伸至各郡行商,还将工坊技术透露给他人,荆州蔡氏,蒯氏已于南郡建立水泥厂,砖厂,酒厂,其技术皆来自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