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货币改革(下)

关于楚国境内的货币,该采用何种形式。

士颂和马良,顾雍,蒋琬,费祎四人,商议了多次,就在影爪部队在沈修的带领下,刚到邺城,筹谋对郭嘉动手时,士颂便在和他们四人来来回回,不断的完善方略。

四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这个时代人们对财货的认知,把士颂提出的,后世那种货币体系,进行了对应的修改。

其实也就在前几天,才有了最终的结果。

只是士颂对这个结果,依旧心中有犹豫,准备再考虑几天。

也刚好,此刻传来了郭嘉的死讯,才让士颂有了推行货币改革的决心。

按照这段时间的商议结果,楚国境内,若是推行货币改革,最终还是会按照士颂最初的想法,采用金,银,铜三个本位的计算方式。

这三种货币,分别名为楚金币,楚银币和楚五铢三个级别,其中楚五铢钱,就是铜制货币。

为了能和现在的货币价值对等,方便百姓顺利接受新的货币体系。

楚五铢的价值便等同于从前的汉五铢的价值,而后,每一千楚五铢铜制货币,可以兑换一两楚国银币。

每十两楚国银币,可兑换一两楚国金币。

至于董卓和孙权,这两个不要脸的,为了收割百姓财富,把同样的铜币进行回炉重铸之后,改个名字就叫作大钱当万,小钱当千的那种铜币,士颂是不认得。

在士颂的楚国境内,这些铜制货币,一律对标一枚普通的楚五铢铜币价值看待。

能当千枚铜币价值的货币,只能是银币。

当万枚铜币价值的货币,就只能是金币。

这种方式,可以让货币体系更加的稳固。

让使用这个货币的人,更加的心安。

不管怎么说,在所有人的认知中,金子和银子,就是奢侈品,就是比铜币更加值钱的贵金属。

另外,不论是铜币,还是银币又或者是金币,都有规定的规格和分量。

若是有人想要通过仿造来获得财物,但在士颂看来,对方仿造出来的货币,其市场价值,可能还不如其投入。

对于那些想要通过仿造楚国重金属货币来获利的人,最终的结果,不过是帮助士颂制造更多的楚国流通货币而已。

楚侯府官方,对于那些不够分量的仿制品,还是不认账的,对于这些货币的民间流通,也是一种打击。

士颂自己这边,则是把官方货币的生产制造,放在了交州,放在海南岛,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朱崖郡以南的朱崖洲上。

一来,这边确实比较荒芜,这边用犯人和军奴来制作货币,流通不出去,只能是由军队完成货币的运输。

其二,就是在士颂的内心深处,其实多少还是有些不自信的。

若是自己在长江上,再次被曹操击败。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时空中,变得更加强大的曹操,打赢了赤壁大战。

那么自己荆南也好,益州也好,只怕多半难以守住,甚至交州诸郡,都会丢失不少。

他只能靠着自己发展多年的海运技术,带着自己能带上的所有家当,逃出外海。然后慢慢熬,等曹操死了之后,再想办法推回来,继续北伐中原。

此外,还有一条让马良等四人很不理解的货币策略,在士颂的强烈坚持下,也开始筹备起来了。

那就是被称之为“楚侯票”的纸币,也会在金银铜三等级的货币制度推行之后,在交州和荆南开始推行。

而士颂心中所构思的楚侯票,是以后世晋商汇票为对标模板来进行准备的。

马良等人对于士颂想要用张纸来代替硬金属的做法,不仅仅不理解,更不支持,总觉得这样的做法,太容易被人仿造,造成货币的混乱。

但是士颂告诉他们,后世晋商汇票有着诸多的防伪方式,他们才半信半疑地表示,或许可以试一试。

首先,楚侯票的纸张。虽然没有后世那么优良的技术,可以生产优质的钞票纸。

但反过来说,现在这个时代,拥有最先进的纸张制造技术的,便是士颂和他武陵书院的那一批工匠了。

而为了楚国汇票这个事情,士颂还特地找到了墨家的矩子令掌握者高磊。

自己根据自己对于纸张制造的记忆,结合目前工匠们的经验,以及墨家的机关制造的方式,去改变了棉桨,麻浆乃至木浆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