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诞生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现在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现在的佛教主要有三大系:南传、汉传和藏传。
21世纪世界佛教徒的人口分布大致是:汉传佛教地区有67.3%(3亿6千万人),南传佛教地区有28%(1亿5千万人),藏传佛教地区有3.4%(1千8百万人),亚洲以外地区有1.3%(7百万人)
南传佛教主要在东南亚,包括我国云南部分地区;汉传佛教主要是在汉文化区域,是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韩国、日本等国;藏传佛教主要在我国西藏周边,包括青海、蒙古等地。
佛教为何会分为三系,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区别,是怎么划分的呢?
这件事要从佛祖释迦牟尼的逝世说起。
佛教的创始人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他是释迦族人,所以又被人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在世时招收了很多弟子,这一时代的佛教叫做原始佛教。
在释迦牟尼灭度后,他的弟子们逐渐分为了两派。其中较为高层的弟子们认为,应当坚持释迦牟尼的教诲不动摇,不应该有一丝修改,这些人后来被称为上座部教派。
而较为底层的弟子们则认为,佛教教义应当有所改革,以适应不同的时代,这些人后来被称为大众部教派。
上座部和大众部之间的裂痕不断增大,最后大众部自称为大乘佛教,将上座部贬低为小乘佛教,认为大乘可以普度众生,而小乘只能自己解脱,修得大自在。
所谓的“小乘”佛教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佛,那就是释迦牟尼,是彻底的觉悟者,而其他人最多只能修到罗汉果位。
而大乘佛教则认为,罗汉上面是菩萨,菩萨上面是佛,十方三世有无数的佛,任何众生都可以成佛。罗汉的境界是自觉,菩萨是自觉觉他,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