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有一个东西浑然一体,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它寂静无声又广阔无形,独自存在而永不改变,可以作为天地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给它取个字叫做“道”,勉强再给它起个名叫“大”。大意味着它不停地流逝运转,流逝运转意味着它辽远广阔,辽远广阔又意味着它会返回本原。道是伟大的,天是伟大的,地是伟大的,王也是伟大的。宇宙间有四大,而王是其中之一。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取法于自然。
第二十六章
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环观,燕处则超若。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译文:稳重是轻率的根本,安静是躁动的主宰。所以君子整天行走都不离开载重的车辆。即使有华丽的宫殿可以游览,他也能安然处之,超然物外。为什么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却要以自身的轻率来对待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的地位。
第二十七章
原文: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是谓袭明。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车轮的痕迹,善于说话的人不会有言语的过失,善于计算的人不用筹码工具,善于关闭的人不用门闩却让人无法打开,善于打结的人不用绳索却让人无法解开。所以圣人总是善于救助人,而不会抛弃人,不抛弃任何物品使其能发挥作用,这可以说是一种内在的明智。因此,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老师,不善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可以借鉴的人,即使自以为聪明,其实也是大糊涂,这是一个关键而微妙的道理。
第二十八章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译文: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甘愿做天下的溪流。做天下的溪流,永恒的德就不会离失,从而回归到婴儿般纯真的状态。知道什么是明亮洁白,却安守于黑暗,甘愿做天下的榜样。做天下的榜样,永恒的德就不会有差错,从而回归到无穷无尽的状态。知道什么是荣耀,却安守于屈辱,甘愿做天下的山谷。做天下的山谷,永恒的德才会充足,从而回归到质朴的状态。质朴的道分散开来就成为各种器物,圣人利用它们,就成为百官的首长,所以完善的制度是不会伤害人的。
第二十九章
原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想要夺取天下而有所作为,我看他是不会成功的。天下是神圣的东西,不是可以随意作为的。有所作为的人会失败,想要把持天下的人会失去天下。万物有的前行,有的后随;有的缓慢呼气,有的急促吹气;有的刚强,有的柔弱;有的培植,有的毁坏。因此圣人要去除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行为。
第三十章
原文: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用道来辅佐君主,不依靠武力在天下逞强,用兵这种事很容易得到报应。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定会有荒年。善于用兵的人达到目的就罢了,不要凭借武力来逞强。达到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目的不要骄傲自满,达到目的是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不要逞强。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老,这可以说是不符合道的,不符合道就会很快灭亡。
1973 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道德经》具有多方面的历史影响:
对学术研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