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版《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引言: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道德经》如同一盏智慧明灯,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帛书版道德经第七十三章,更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启示。此章犹如一把钥匙,开启我们对自然之道、人生之理的新认知。它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阐述着勇敢与柔弱、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微妙关系,引领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得内心的宁静与平衡。让我们一同走进帛书版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去感悟那古老智慧的深邃魅力。
帛书版《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原文: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栝(kuò)。知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wù),孰(shú)知其故?天之道,不弹(tán)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弹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其大致意思为:有勇气且果敢的人,会全力去拼杀;有勇气但谨慎的人,会谋求自保活命。知道这两者差异,不管是有利或是有害,都是上天厌恶的,上天之所厌恶者,无非离道失德的行为,有谁知道是什么缘故呢?宇宙法则化生万物本如发射弹丸,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无所知其所出,无所知其所来。然而万物之生又无所不是由其来,万物之死亦无所不是由其去。宇宙法则至高无上,主宰着万物,但她却不会自恃其强,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降祸惩罚于万物。虽不随意降祸于万物,但万物如果背离宇宙法则却是无法逃脱其制约的。故曰:“不弹而善胜”。天虽不言,然而感应万方;无需呼唤,自会应现;天若因万物的背道而降祸,其谋略必然精妙绝伦,恰如其分,不会有丝毫的差失和不妥。宇宙就是一张天网,看上去虽然稀疏,却非常宏大,没有缺失。没有任何自恃聪明者的罪孽可以逃脱她的制约。
帛书版《道德经》第七十三章解读: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果决刚毅而勇于敢作敢为,就会惹祸被杀;谨慎小心而勇于自我克制,就能全身保命。这两种做法一个于己有利,一个对己有害。上天所憎恶的,谁知道其中的原因。这里的“勇于敢”并非指通常意义上的勇敢,而是一种不计后果、鲁莽妄为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即“则杀”;而“勇于不敢”是一种懂得敬畏、能自我约束的表现,这样反而可以使自己得以存活,即“则活”。老子通过这两种“勇”的对比,揭示了行为方式不同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也引发人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勇”以及如何行动的思考。
“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自然的法则是,不通过争斗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回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罗网广大无边,虽疏疏落落却无任何遗漏。“不战而善胜”体现了老子所主张的顺应自然规律,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思想,不依靠武力冲突等激烈手段去争强好胜,而是遵循道的原则,自然而然地达到胜利的结果;“不言而善应”强调了道的无声无息却又能对万物的诉求和变化做出恰到好处的回应;“不召而自来”表明道的作用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无需刻意去召唤或强求;“坦而善谋”说明道看似平和、坦然,却有着深远的谋划和安排。“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形象地描述了道的广大无边和无所不在,它如同一张巨大的网,覆盖着一切,没有人能够逃脱道的制约和影响,即使看似有些疏漏之处,但最终都不会被遗漏,这也警示人们要遵循道的规律行事,不要妄图违背天道而妄为。
总的来说,这一章老子强调了要正确理解“勇”,勇于遵循天道、自我克制,而非盲目冲动地行事。同时,也突出了道的权威性和普遍性,提醒人们要敬畏道、顺应道,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必将受到惩罚。
帛书版《道德经》第七十三章译文:
译文:勇敢而鲁莽行事、一味刚强斗狠的人往往会遭遇灾祸甚至失去生命;勇敢却懂得谨慎、有所敬畏而不敢肆意妄为的人能够保全性命。这两种勇敢,一种可能带来危害,一种可能带来益处。上天所厌恶的究竟是什么呢?谁又能确切地知道其中的缘故呢?自然的法则是,不用通过战斗就能巧妙地获得胜利,不用言语就能恰当地回应万物,不用召唤就会自动到来,看似坦然平和却善于谋划安排。就像天的罗网宽广宏大,看似稀疏却不会有任何遗漏。
例子与故事讲解:
在历史上,项羽勇猛无比,“力拔山兮气盖世”,在战场上勇于敢为,一路攻城略地,气势汹汹。然而,他刚愎自用,不懂收敛,在很多决策上过于鲁莽。比如鸿门宴上,他有机会除掉刘邦却未下手,最终被刘邦逐步击败。这就是“勇于敢则杀”的体现,他的勇敢没有用在合适的地方,过于自负和冲动,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汉文帝刘恒,在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时,表现出了“勇于不敢”的智慧。他初登皇位时,谨慎小心,不急于行使权力,而是广泛听取大臣的意见,对各方势力保持克制。他没有像有些皇帝那样急于表现自己的权威,而是以谦卑的态度治理国家,最终开创了“文景之治”,得以善终。这就是“勇于不敢则活”的例子,他的勇敢在于敢于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克制和谨慎。
再比如,大自然中的水,看似柔弱无比,“勇于不敢”与万物争强,但却有着强大的力量。它在遇到阻碍时,不会强行突破,而是绕道而行,看似柔弱,却能“不战而善胜”。水滴石穿,就是水以其持久的力量,在不言语的情况下,默默回应着时间的考验,最终穿透坚硬的石头。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就如同法律和道德的约束。那些违法犯罪的人,可能一时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但就像天网一样,最终难以逃脱惩罚。比如一些逃犯,在逃亡多年后,还是会被抓获,这就是天网的力量,看似稀疏,却不会有任何遗漏。
帛书版《道德经》第七十三章白话文:
其白话文大致如下:勇敢而鲁莽行事的人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勇敢却懂得谨慎、有所不为的人能够存活下来。这两种勇敢的表现,有的会带来好处,有的会带来害处。上天所厌恶的究竟是什么呢?谁又能知道其中的缘故呢?自然的法则是,不用战斗就能取得胜利,不用言语就能恰当回应,不用召唤就会自动到来,看似平和却善于谋划。就像天网广阔无边,看似稀疏却不会有任何遗漏。
事例和故事讲解:
一、“勇于敢则杀”的例子
项羽可谓“勇于敢”的典型代表。项羽力能扛鼎,勇猛无比,在战场上常常冲锋在前,杀敌无数。然而,他刚愎自用,不听从谋士的建议,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错失了统一天下的良机。后来,他又在与刘邦的争斗中,过于自信,不断地进行正面决战,最终在垓下之战中被刘邦击败。项羽乌江自刎,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这正是“勇于敢则杀”的体现。他的勇敢是一种鲁莽的勇敢,没有谋略和智慧的支撑,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二、“勇于不敢则活”的例子
刘邦在很多时候则表现出了“勇于不敢”的智慧。在与项羽的争斗中,刘邦深知自己的实力不如项羽,所以他常常采取避其锋芒、迂回作战的策略。在鸿门宴上,刘邦面对项羽的威胁,卑躬屈膝,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和忍耐。正是这种“勇于不敢”的态度,让他得以保存实力,最终在合适的时机打败项羽,建立了汉朝。刘邦的成功,在于他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退让和妥协,不盲目地勇敢,而是以智慧和谋略来应对各种挑战。
三、“天之道,不战而善胜”的例子
历史上的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都体现了“不战而善胜”的道理。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曹操并没有与袁绍进行正面的大规模决战,而是采用了奇袭乌巢的策略,烧毁了袁绍的粮草,从而使袁绍军心动摇,最终取得了胜利。曹操的胜利,不是依靠武力的强大,而是依靠谋略和对时机的把握,这正是“不战而善胜”的体现。
四、“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例子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例子。比如一些犯罪分子,在犯罪后可能会逃脱一时,但最终还是会被警方抓获。这就像天网一样,看似稀疏,但却不会有任何遗漏。无论犯罪分子逃到哪里,最终都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还有一些人在生活中做了坏事,虽然可能没有立即受到惩罚,但他们的内心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这也是天网的一种体现。天网不仅仅是法律的制裁,更是一种道德和良心的约束。
帛书版《道德经》第七十三章故事情节:
故事(一)
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有一个名叫青云国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