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版《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引言:
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道德经》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指引着无数人探寻人生的真谛与宇宙的奥秘。而帛书版《道德经》,以其更为古老、原始的文本形式,为我们呈现出这部经典的别样风貌,为解读老子的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可能。
当我们翻开帛书版《道德经》第三十四章,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深邃智慧的大门。这一章犹如一座蕴藏着无尽宝藏的矿山,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探索。
老子在第三十四章中,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阐述了“大道泛兮,其可左右”的观点,向我们揭示了道的普遍性与包容性。道,如同那广袤无垠的海洋,包容万物,又滋养着万物;如同那普照大地的阳光,无处不在,又无物不照。它没有边界,没有局限,贯穿于宇宙万物的始终。
道,看似无形,却又无处不在。它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存在,而是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存在于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之间。我们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道的存在,忘记了去感受它、领悟它。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身边的世界,就会发现道的踪迹。
在这一章中,老子还告诉我们,道“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道是万物生长的根源,它默默地滋养着万物,却从不居功自傲;它成就了万物,却从不以主宰者自居。这种无私、无我、无为的精神,正是道的本质所在。
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帛书版《道德经》第三十四章所蕴含的智慧,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我们常常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波忙碌,迷失了自我,忘记了生命的真谛。老子的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回归本真、回归自然的路径。它教导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得失荣辱,以无私的精神去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以无为的态度去顺应自然、遵循规律。
深入研读帛书版《道德经》第三十四章,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老子的深邃智慧,还可以从中汲取力量,提升自我,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让我们怀揣着敬畏之心,走进这一章的智慧世界,去感受道的魅力,去探寻生命的真谛。
帛书版《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原文:“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帛书版《道德经》第三十四章解读: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大道广泛流行,无所不在,就像那浩渺的江水,左右流淌,没有固定的界限和方向。大道如同空气一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时刻滋养着我们的生命,支撑着万物的运行。例如阳光普照大地,无论山川湖泊、花草树木,还是飞禽走兽、人类自身,都平等地接受着阳光的滋养,阳光从不偏向任何一方,这便是道的“泛兮”与“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万物依赖大道而生存发展,大道却从不推辞责任,默默地付出;当成就了万物之后,也不将功劳据为己有。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父母,他们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当我们长大成人,有所成就之时,他们却从不居功,只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和祝福。他们的爱,就如同大道一样,无私且不求回报。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大道滋养着万物,却从不以主宰者自居。比如大地,承载着万物,为植物提供生长的土壤,为动物提供栖息的家园。无论万物如何在大地上繁衍生息,大地始终默默地奉献,没有丝毫的控制欲和主宰欲。
“常无欲,可名于小”,大道没有自己的私欲和偏好,它看似微小、平凡,不引人注目。就像那些在幕后默默工作的科研人员,他们为了科学事业的发展,日夜钻研,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的名字可能不被大众所熟知,他们的工作看似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些微小的努力,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万物都归附于大道,而大道依然不做主宰者,这种包容万物、无私奉献的品质,才是真正的伟大。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他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他始终保持着谦逊和低调,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农业科研事业,他的精神和贡献可谓是“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正是因为大道始终不认为自己伟大,不追求功名利禄,不居功自傲,所以才成就了它的伟大。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能够领悟并践行这一章的智慧,以无私的心态去对待他人和社会,不刻意追求个人的名利和地位,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那么我们也能够在平凡中成就伟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主,
帛书版《道德经》第三十四章的译文:
帛书版《道德经》第三十四章译文:大道广泛流行啊,它无所不在。万物依靠它得以生存,它从不推辞责任,功业成就了却不据为己有。它滋养着万物,却不做万物的主宰,它始终没有欲望,可以称它为“小”;万物都归附于它,它却不当主宰者,可以称它为“大”。正因为它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事例和故事来深入理解这一章的内容。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就像我们的地球母亲。地球默默地承载着万物,为所有生命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和资源。阳光、空气、水、土地,这些都是地球给予我们的恩赐。地球孕育了生命,成就了万物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它从未居功,也从未向我们索取回报。
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付出,成功研发出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解决了数以亿计人口的温饱问题。他的这项成就,无疑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然而,袁隆平先生却始终保持着谦逊和低调,不把功劳归于自己,依然坚持在田间地头进行科研工作,为了让人们吃饱饭,不断探索和创新。他不图名、不图利,只为实现“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种无私奉献、不居功自傲的精神,正是“功成而不有”的体现。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这让我想到了老师这个群体。老师传授知识、培育学生,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他们就像辛勤的园丁,用心浇灌着祖国的花朵。然而,老师并不会主宰学生的人生,而是给予他们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发展和成长。他们以无私的付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却从不将学生的成就完全归功于自己。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古代的圣人舜,他以孝道闻名,对待父亲和继母的不公和刁难,始终保持着宽容和孝顺。后来,他被尧选中,成为部落首领。在位期间,他广纳贤才,听取各方意见,治理国家,为百姓谋福祉。舜从不认为自己高高在上、伟大无比,而是始终以谦卑的态度对待百姓和事务。正因为他这种不自以为大的品质,才使得他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拥护,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伟大领袖,成就了一番伟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学习大道的这种品质。当我们帮助他人、做出成绩时,不要骄傲自满、居功自傲,而是要保持谦逊和无私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成就更大的事业,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帛书版《道德经》第三十四章白话文:
帛书版《道德经》第三十四章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大道广泛流行,无所不在,它可以在左右两边随意流淌、存在。万物依靠着大道得以生存,大道对于滋养万物这件事从不推辞。事情成功以后,大道也不把功劳据为己有。大道滋养、呵护着万物,却并不以万物的主宰自居。它一直没有什么欲望,从这一方面来说,可以称它为“小”;然而万物都归附于大道,大道却仍然不主宰万物,从这一点来看,又可以称它为“大”。正因为大道始终不认为自己伟大,所以才能够成就它真正的伟大。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章的内容,我们来看一些例子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