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和自家的媳妇商量了一下,决定两天之后倒是一个不错的日子,让闺女出嫁不过得提前找人通知一下亲家那边,免得亲家那边多想。
他派人去了亲家那边给亲家烧了口信亲家那边的人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家很快就答应了。
幸好他们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两天后是可以顺利送闺女出嫁的,最好不要出现任何的问题。
两天后。
村长家张灯结彩,顾乐悠也前去帮忙。
至于大伯家的大伯母还有顾明月,还是待在那个山上,不过有人时不时的去给他们送点吃的,没有靠近那个屋子,只是放在离她们不远的一个坡上,让她们自己去拿。
说实话还是有点造孽,谁让他们不听话,别到时候赔了夫人又折兵。
连累了这一村子的人,跟他们一起遭殃。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阿妞已经准备好要出嫁了,迎亲的队伍已经来了,吹吹打打就连山上都能听到一点动静,可惜呢,天居然下起了雨。
以往村子里的姑娘出嫁都是晴空万里的,怎么轮到自家闺女出嫁就下起了雨呢?
难道这是要发生什么事情吗?
果不其然,新郎官突然从马上摔下来,惊动了众人村长和村长媳妇赶紧跑出门外去一看。
这时候送嫁的喜婆说:“这新蓝光原本腿脚就不好,这下可糟了,看来今天不适合迎娶,要不你们还是先回去吧,只有这样才能说得过去,要不然就算是娶回家了,估计也不能拜堂成亲了,还是等新郎官好一点了再说。”
可是村长和村长媳妇觉得这样不妥,毕竟今天就是个黄道吉日,如果今天不允许自家闺女过门的话,估计这闺女在娘家估计也抬不起头了,毕竟这个黄道吉日是他和自家老婆子亲自挑选的,怎么可能有错,天气的话他们也是说不准的。
“喜婆,不能这样子啊,你说你们要回去了,那我闺女岂不是被人退了回来,那他还怎么做人啊?我们都是有子女的,总得为子女考虑一些吧。”
可是那边迎亲的人却有理由拒绝。
“我知道你们为人父母的着急,但是这件事还是不能操之过急,你看新郎官已经受伤了,现在估计都晕过去了,我们赶紧给他抬回去找个大夫给他看看,至于迎亲的事情,那就只能等过段时间再说了,你家闺女已经是他们家的儿媳妇了,只是暂时住在娘家,又不会有什么事情。”
这些人说的倒是轻巧。
他们不知道女子的名声更为重要,如果出嫁的头一天就被婆家嫌弃而留在了娘家,那么这个规律以后的事情估计更加难以处理了。
可是啊,迎亲的人还是执意把新郎官带回了家。
村长和村长媳妇终究拗不过,不过这些人也只能让自家的闺女先在自己家住下来了。
很快村长家闺女没有出嫁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子,就连镇上的郑老爷也知道了。
得知了自己家的侄女受了这么大的一个委屈,立马就赶回了顾家村了。
村长一看自家兄弟来了,立刻就有谱了。
村长赶紧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自家兄弟。
郑老爷一听觉得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捣鬼。
村长一听郑老爷这么分歧,也觉得有些道理,立刻派人去山上一看,果真杨氏不在山上。
“这个恶婆娘估计是他在背后捣鬼,看我不去跟他们打一架,把她送到县令大人那边去去我们村也就能安生日子了。”
这话是村长媳妇儿说的。
说完这婆娘就要火急火燎的去找杨氏算账,他猜测杨氏一定是回家了或者是去他亲家公和亲家母那边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所以他们才连到反悔了,本来这下雨天没什么的。
村长媳妇气冲冲地就要往杨氏可能出现的地方奔去,郑老爷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她,沉声道:“嫂子,莫要冲动!就这么贸然前去,万一打草惊蛇,找不到证据,反倒让那杨氏恶人先告状,咱们有理也变没理了。”
村长媳妇急得眼眶泛红,跺脚道:“那可咋办呀,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我闺女受这委屈,名声还被败坏了?”
郑老爷皱着眉头,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说道:“当务之急,咱们得先把事情查清楚,大哥,你安排几个可靠的人,分成两路。
一路去未来亲家那边打探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另一路在村子里四处打听,看看有没有人瞧见杨氏的行踪。记住,一定要悄悄行事,别让杨氏有所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