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黎阳攻防战 一

汉末小人物 张有孚 2524 字 5小时前

得知好消息泰山环简直不敢相信,几天几夜睡觉都不踏实,生怕一切都是美丽的幻想。直到日子到了,迎亲的马车临门,她还以为在梦中没醒。

嚷着要人帮忙狠抽嘴巴,好证明身处现实世界,看着泰山环手舞足蹈,幸福的样子,刘琰强忍着没哭出来。

流泪自然有替她高兴的因素,也有为自身悲哀的痛苦,等到半夜周围寂静无声,刘琰独自躺在床上,突然承受不住捶胸顿足嚎啕大哭。

东汉军队分内外两类,其一是兵农合一的郡国兵,与后世的府兵制不同的是,汉代的郡国兵属于“征夫更役”——兵役与徭役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20岁开始当兵,一般没有作战任务只服徭役,23岁以后才叫正卒,在本地服两年兵役,作为正规军的补充力量,主要的任务是负责所在地区的守备,此后直到56岁都在兵役范围之内,每年都要按名册参与徭役。

如果国家面临战争,在册内的男子要应征从军,以民夫身份出丁役,涉及一线作战的人员则由国家提供装备。

不能否认其中有敢战能战的好兵苗子,但是大多数人只能充作人力,义务兵的特点就是内战凑合外战彻底沦为外行,靠义务兵进行对外战争纯属浪费资源。

古代的义务兵制度更注重维护国家内部的稳定,而不是对外扩张,主要的作用在于两方面,一是动员社会适龄人口无偿支援国家建设;

二是通过偶尔普查适龄人口,严格管控社会人口流动,消除不稳定因素,保证人丁税的正常征收和徭役摊派顺利运行。

中国历史上汉代的武德,充沛到令人发指,中华文明在那个时代还很年轻,年轻就会充满激情,无比向往和追逐浪漫,恰好那又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没老婆就去打胡人,想发财就去打胡人,要升官也得去打胡人,死之前想博个好名声还的打胡人,每年不去草原浪一圈就浑身难受。

年轻人有激情就需要释放,压制的太严刀片就会挥到自己人头上,本着消灭胡人除外患,死了家贼平内乱的精神,汉武帝顺理成章的推行募兵制度。

凡事社会不稳定因素,比如流民、罪犯都可以应征入伍,反正是出国作战,也不指望大多数人能回来,好勇斗狠最合适不过。

事实也确实如此,募兵属于全脱产的职业军人,除了杀人也没别的求生技能,也没别的什么技能比杀人获利更大,将这帮人放到草原或是西域,可想而知当地土着能有什么结果。

发展了几百年,到东汉时期,募兵制成了军队征兵的主要手段,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农民兵拖家带口不说,平时都在种地,论技能和作战意志与职业军人完全不能比。

做什么事都讲求个效率,与其作战派出十万农民,徒增后勤负担,不如用一万职业兵,战斗力差不多,关键的是节省人力不影响土地生产。

历史上东汉的正规军很少,包括中央军的北军五校,大将军五校,五将军,和西域的戊己校尉在内,总数不超过三万人,其中有近一半是骑兵。

相比西汉动辄十万八万军队出击,东汉往往只动员万人野战军,兵力少却很能打,战损比更漂亮,每次都是汉军骑兵作为主力,属国骑兵协助,汉胡几万人就能横扫草原。

永元元年,窦宪率领三路大军四万余骑兵出击北匈奴,在杭爱山一万汉军主力斩杀北匈奴一万三,前后逼降二十万,战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

永平十六年,窦固四路出击,汉胡合计四万骑余兵打的草原哭爹喊娘,重新夺回新疆北部的控制权;

永平十七年,汉帝国只用一万二千骑兵,从草原一路打到西域,顺便灭了车师国,将西域再次纳入版图。

胡汉交往几百年,尤其是游牧逐渐熟悉了甲胄的制作技术,相比前汉胡人强大很多,只不过后汉更强。

职业杀手再多也是无组织的个体,当千百个职业杀手经过训练,变成有组织的杀手军队,这就很可怕了,不是胡人没勇气不敢打,胡人拼尽全力抵抗奈何是真打不过。

事情总分两方面,强大的武装力量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职业军人和将领之间不可避免的出现依附关系。

另外,军人长期离开土地,回归社会后无法适应枯燥的劳动生产,他们会归附世家大族成为私人武装。

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同土地兼并和阶级矛盾的加剧并行发展,开始并没有引起过多注意,等到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中央正要竭尽所能遏制,却迎来了社会变革的大爆发。

黄巾起义只持续了九个月,很大原因是地方士族能快速而有效的组织起强大的武装,这些地方武装不但强力,战斗力甚至和正规军相差无几,这是其他朝代做不到的,这也是长久以来募兵制导致的结果。

通过镇压底层起义,社会精英忽然发现自身的强大,随后军阀割据也成了历史的必然,

东汉军队的编制总体上分屯、曲、部、校四个层级,百人为屯设将,两屯为曲设长,两曲为部设司马,部以上为校也叫营,设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