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七情之咒

逸尘还是时常游走在七座封印祭坛之间,他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在祭坛的每一处细节上停留,神色凝重又透着不容动摇的坚定。

自从决定要将祭坛妥善隐藏,他便像是上紧了发条,马不停蹄地开启了守护计划。

在筹备修建大殿与庙宇的日子里,逸尘亲自走遍周边的山林与矿脉。他仔细甄别每一块石头的质地,用手反复摩挲,感受其纹理与硬度,只为找到最适合的建筑材料,他深知这些建筑不仅要坚固耐用,更要能承载神秘的守护力量。

挑选木材时,他会在参天巨木下仰头凝视,观察树木的生长形态,倾听风吹过时枝叶的沙沙声,仿佛在与树木对话,探寻其中蕴含的生命气息是否契合守护之地的灵性。

修建过程中,逸尘更是全身心投入。他亲自参与设计,每一道线条、每一处结构都经过深思熟虑。

他将古老的封印符文和神秘符号巧妙融入其中,绘制符文时,他屏气敛息,手中的笔好似有了生命,符文在他的笔触下流淌出神秘的光芒,那光芒中蕴含着守护的力量,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誓言。

经过十年的修建,封印之地彻底变了模样。

曾经略显荒芜的地方,如今已被规模宏大的庙宇群和巍峨的大殿所覆盖。

每一座建筑都融入了逸尘的心血,飞檐斗拱上的神兽雕刻栩栩如生,似在守护着这片神秘的土地;雕梁画栋间的色彩虽历经风吹雨打,却依旧鲜艳夺目,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在这十年间,逸尘和弟子们不断完善着对封印的守护措施。

那些曾经的封印符文,也在岁月的打磨下,散发出更为深邃的光芒,仿佛在与天地间的神秘力量相互呼应。

为了让守护更加隐蔽且持久,逸尘还在庙宇和大殿周围设置了诸多迷障和幻阵。

这些阵法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和自然环境,寻常人一旦踏入,便会迷失方向,只能看到眼前的庙宇和朝拜的人群,根本无法靠近真正的封印祭坛。

而在庙宇中值守的弟子们,经过十年的磨砺,早已将僧道的身份演绎得炉火纯青。他们不仅精通诵经祈福的仪式,还能与前来朝拜的民众自然交流,解答他们的疑惑,给予心灵上的慰藉。

在民众眼中,这里是充满祥和与安宁的圣地,却不知这背后隐藏着如此重大的使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印之地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来自灵幻之境各地的信徒。他们带着虔诚的心,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只为在这神圣的庙宇中许下心愿,寻求心灵的寄托。

逸尘看着这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既有欣慰,也有忧虑。

欣慰的是封印被完美隐藏,忧虑的是如此多的人员往来,虽然增加了秘密泄露的风险,但是大隐隐于市的道理他自然是明白的。

如今的逸尘已经年迈,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曾经挺直的脊梁也微微弯曲。

灵幻之境因为没有灵气,再没有出现曾经那寿命极长的修士,逸尘清楚,自己的时间或许不多了。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庙宇的青瓦上,逸尘像往常一样,缓缓起身,穿戴好衣物,准备开始一天的巡查。

他的动作不再敏捷,每一步都迈得小心翼翼,手中的拐杖敲击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庙宇中回荡。

来到大殿前,看着那些依旧散发着柔和光芒的法宝,逸尘的思绪飘回到了几十年前。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和弟子们一起为守护封印四处奔波。

如今,大殿和庙宇依旧坚固,法宝的光芒也未曾黯淡,可一同奋斗的伙伴们大多已离去,只留下他独自坚守。

“师父,您又起这么早。”一个年轻的弟子走上前来,恭敬地说道。

他是逸尘近年来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名叫羽轩。

逸尘微笑着点点头:“习惯了,这封印之地,一天都不能松懈。”说着,他的目光望向远方的七座封印祭坛,那里承载着他一生的心血和整个灵幻之境的安危。

在那昏黄黯淡的烛光下,摇曳的光影似是命运倒计时的钟摆,逸尘枯瘦如柴的手不住颤抖,每一笔落下,都似是在与逐渐消逝的生命力拔河。

他的目光透过浑浊的双眼,凝望着面前那叠密密麻麻写满心得感悟的纸张,纸张已经微微泛黄,边角处还有因反复翻阅而磨损的痕迹,它们承载着逸尘无数个日夜在封印祭坛前的沉思与探索。

多年来,逸尘每次孤身站在七座封印祭坛前,周遭的静谧让他能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心跳,而内心深处,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悸动,好似有一双无形的手在轻轻拨弄他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