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势强盛,将领各异!”
“我军实力,如何?”
“将士用命,调度统一!”
“主场作战,何惧之有?”
这话,贾诩说得还真有点道理,因为鲜卑和现在的朝廷,绝不是铁板一块…
甚至,若无外力干扰,此二者的分裂趋势,不可避免…
贾诩不着痕迹的扫了眼面露振奋的某人,接着道:“鲜卑联军,兵强马壮,人心不齐…”
“大汉军势强盛,将领各异,尾大难调…”
“而我军将士用命,调度统一,此战何惧之有?”
贾诩再问:“主公,大汉财力若何?”
“财大气粗!”
“鲜卑财力,若何?”
“劫掠成性!”
“与主公比,若何?”
说到这里,贾诩不着痕迹道:“我军从南至北,转战千里,得钱粮无计…”
“又征服河套,降伏匈奴,尽得各部三百年底蕴为用…”
“如此,府库殷实,兵强马壮,何惧之有?”
这话,贾诩说的铿锵有力,很有底气,很有信心,很有感染力,让主公更有信心。
若单论底蕴这里面,大汉无疑是最强的,底蕴也是最深厚的,鲜卑人次之,夏军只能靠边站。
但,夏军不是软柿子,与前两者相比,夏军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强。
就是因为三者领袖之间的差别,和连二世之资,刘宏时昏时明,李屠夫枭雄心性。
或许现在的李信还未展现出雄才大略之资,但已经初备穷兵黩武的暴君潜质。
在他的带领下,夏军治下民众或许不富,但军队却极速膨胀壮大…
这是一个初生的,蓬勃向上的,治下拥有八百多万人口,凝聚将士向心力,每时每刻都在持续增强的势力。
如果说大汉是惶惶的夕阳,鲜卑是便是西落的残日,而夏军便是冉冉升起的朝阳,充满生机与活力。
军制上,夏军与鲜卑半斤八两,领军的那些头子,和各部统帅,都是抢掠成性的贼匪出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些人烧杀抢掠一路北上,大战不休小战不断,早已将心中狼性激发,再加上武备精良,军法严苛不苟,打起仗来悍勇无畏。
而且军中讲武堂的设立,也让基层武官,在眼界和军略上,更上一层,比起汉军和鲜卑,还要强上三分。
经济上,夏军肆虐司州洛阳,掠得钱粮无数,其后更是尽吞匈奴三百年底蕴,所得财力物力,不以量计。
贾诩不愧是时代毒士,他分析完敌我优缺点,接着道:“大汉有民六千余万,然以六百里为计,能调动者,不足十一…”
“鲜卑全民结兵,上马为兵,下马为民,然其真正能聚之兵,亦不过百万…”
“我军治下三州之地,有民千万,可动员百万兵,驻守城池,固守地方,绰绰有余,如此何惧之有?”
他越说越有力,越说越上头,直将李信忽悠的明神驰往,热血沸腾。
说到最后,贾诩腹中打着草稿总结道:“鲜卑势大,散而不凝,乌合之众!”
“朝廷虽强,兵疲民弱,后继乏力!”
“上下不和,各部离心,无能为也!”
“鲜卑和连,贪权恋财,为人不公!”
“长于妇手,不知兵险,军队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