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三宫六院

李福全一口气将驿馆里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绘声绘色地说完,脸上还带着几分意犹未尽的兴奋劲儿。

说罢,他动作麻利地从怀里掏出那叠银票,双手稳稳地捧着,毕恭毕敬地递到李世民面前,“官家,这是从高丽使节那儿得来的银票。他们瞧见咱家手段强硬,害怕遭罪,便乖乖交出来了。”

李世民伸手接过银票,手指随意地翻弄了几下,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李公公,此事你办得极为漂亮!

既让高丽使节得到了应有的惩戒,又维护了我大宋的威严。

这两万两银子来得正是时候,朕正想着给皇后添置些像样的衣物首饰呢。”

赵佶坐在一旁,目光在李世民和李福全之间来回游移,神情复杂难辨。

他的眼神里,既有对儿子如今行事风格巨变的惊讶,也有对身边这位老熟人崭新一面的诧异。

回想起往昔,赵桓性格中带着几分懦弱与优柔寡断,而李福全则是一副忠厚老实的模样,可如今眼前的二人,却像是换了副面孔。

赵佶不禁在心中暗自感叹:“如今倒好,不光桓儿变得果敢狠辣、心思深沉,连看着桓儿长大,向来老实巴交的李公公,也变得如此狡黠多智了。”

念及此处,赵佶轻轻叹了口气,目光不经意间落在李世民手中那叠银票上。

刹那间,赵佶眼中像是被点亮了两簇火苗,眉梢眼角都染上了笑意,“嘿嘿!桓儿,突然想起樊楼那的美酒与妙曲,为父这心里就直痒痒,你陪为父去一趟如何?”

李世民微微一怔,脸上闪过一丝无奈,“爹爹既有此兴致,儿皇自当奉陪。”

……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汴京的街巷被灯火映照得如同白昼,喧嚣热闹,烟火气十足。

李世民与赵佶在李福全及一众护卫的小心陪同下,从偏门悄然走出皇宫。

他们身着便服,低调得很,就怕被人认出,打破了这难得的清闲。

一行人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很快便来到了汴京最负盛名的风月场所 —— 樊楼。

樊楼内灯火辉煌,丝竹之音袅袅不绝,美人的娇笑与宾客的喧闹交织在一起,好一幅热闹景象。

刚一踏入樊楼,赵佶眼中就闪烁起别样的光芒,他本就喜好这风花雪月之事,此刻更是迫不及待。

只见他兴致勃勃地搓了搓手,转头对李世民和李福全说道:“桓儿,李公公,你们自便,我可得去寻那新到的姐儿,听说她的曲子唱得那叫一个绝妙。”

说着,便哼着小曲,脚步轻快地朝着楼内热闹处走去,很快就消失在人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