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复轻轻扶起李长离,说道:“朕今日在朝堂上与群臣商讨给朕的祖先扶苏追封庙号之事。可众说纷纭,朕实在不知该取什么庙号才好……”
李长离轻轻拉着嬴复的手,将他带到软榻边坐下,自己则依偎在他身旁。
“陛下,庙号之事确实极为重要。陛下既然觉得群臣的提议都难以抉择,那定是有陛下的考量。陛下不妨同本宫说说这其中的难处。”
嬴复叹了口气,说道:“朕之祖先扶苏,其身份特殊。既不能用太祖或者高祖这样尊崇的庙号,而群臣所提的昭祖、献祖、景祖等虽各有其理,但朕总觉得未能完全契合。
朕欲稳固大秦根基,这庙号需既能体现祖先扶苏对朕复国大业的意义,又能符合礼法,朕实在是纠结不已……”
李长离那如星星般的眼眸微微转动,思考了一会儿,说道:
“陛下,臣妾以为,陛下可从扶苏的品德与对陛下的特殊意义出发。扶苏仁厚善良,且其血脉传承予陛下,乃是大秦复国的根基之一。陛下可从这血脉传承的角度考虑,或许能有新的思路。”
嬴复听了李长离的话后,觉得有些道理。他轻轻握住李长离的手,说道:“皇后所言,倒是给了朕一些启发。只是这具体的庙号,朕还需再细细思量。”
李长离将臻首靠在嬴复的肩上,娇声说道:“陛下不必太过焦急,这等大事,自是需要慎重。陛下慢慢思考,臣妾会一直在陛下身边陪着陛下的。”
嬴复感受着李长离的温柔,心中的焦虑似乎也减轻了一些,但那关于祖先庙号的难题依旧在他心中盘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翌日,朝堂上群臣早早地站立整齐,个个神情肃穆而又带着一丝期待。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户洒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映照出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
秦皇嬴复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龙椅,他坐定之后,目光缓缓扫过群臣。
群臣们纷纷下跪,齐声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嬴复抬手示意群臣平身,然后用他那威严而又沉稳的声音说道:“朕昨日与皇后商讨,又经一夜深思熟虑,如今朕已决定为祖先扶苏追封庙号与谥号。”
群臣们都竖起耳朵,朝堂上安静得只能听到轻微的呼吸声。
嬴复继续说道:“朕追封祖先扶苏为‘承祖’,取其传承血脉,承前启后之意。此乃朕大秦复国的根基所在。朕的祖先扶苏虽未称帝,然其血脉与品德传承予朕,朕今日方能重建大秦帝国。”
文臣赵翔出列,恭敬地问道:“陛下,那谥号陛下又是如何定夺的呢?”
嬴复微微坐直身体,说道:“朕为祖先扶苏追封谥号为‘仁献’。‘仁’者,祖先扶苏向来以仁厚善良闻名,他心怀天下子民,此乃仁之体现;‘献’者,他奉献了自己的血脉传承,为朕今日之大业奠定了根基,故而朕取此二字为谥号。”
群臣听了,纷纷点头。文臣廖显芳上前说道:“陛下圣明,‘承祖’之庙号与‘仁献’之谥号,极为贴切地体现了扶苏公子对陛下大业的意义。此追封定能稳固我大秦的根基,彰显陛下的孝道与对祖先的敬重。”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陛下此举实乃明智之举,我大秦定能在陛下的统治下更加繁荣昌盛。”
嬴复看着群臣的反应,心中稍感欣慰。他说道:“朕希望朕之臣民,皆能知晓扶苏的品德,朕亦会以祖先扶苏为榜样,将我大秦治理得更加繁荣。”
“陛下圣明,陛下之仁德定能让大秦永享太平。”群臣再次高呼……
这时,文臣廖显芳奏道:“陛下,扶苏原本可为前秦二世帝。胡亥穷凶极恶,在位期间,大肆诛杀宗室,横征暴敛,使得民不聊生,从而彻底败坏大秦江山,致使大秦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