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圣周王——史思明

叛军惨败于陕郡,安庆绪放弃洛阳,逃往邺郡,麾下大将北平王李归仁借机率三万曳落河、同罗、六州胡精兵逃往范阳,途中大肆抄掠。史思明一面重兵防备,一面派使者招抚,李归仁遂率曳落河、六州胡人归附史思明,同罗部不服,史思明发兵大败之,击杀三千余人,尽获其所夺物资。安庆绪退至邺郡后,拼死一搏击破唐军,声威复振,蔡希德、田承嗣、武令珣等人纷纷来投,军势达六万之众。然其此后不恤政务、通宵宴饮,麾下高尚等谋臣争权夺利,加之听信张通儒谗言,擅杀大将蔡希德,人心逐渐离散。

史思明兵势愈盛,安庆绪十分忧虑,遂派遣阿史那承庆、安守忠、李立节前往河北诸郡征集兵马,并密谋除掉史思明。范阳节度判官耿仁智趁机进言道:“将军之所以为安氏效力,是因为迫于他们的威势。如今唐朝中兴,皇帝贤明,将军若能率领部下将士归服朝廷,实在是转祸为福的一条出路。”乌承恩族弟乌承玼又说:“而今唐朝复兴,安庆绪就好似树叶上的露水,难以长久。将军何必与他一起灭亡呢。如果归顺朝廷,洗刷掉叛逆的罪名,如同反掌。”史思明深以为然。

阿史那承庆以五千精骑护卫,来到范阳,史思明领全部兵众数万人相迎,又派人对阿史那承庆等人说:“诸位远来,将士们不胜欣喜,但身为边卒素来胆怯,见大军前来惶恐不能自安,愿弛弓解甲,以慰众心。”承庆与史思明是故交,因而应允。史思明引着承庆等人到内厅中饮宴,另派人收缴了其部下甲仗武器,对各郡征调士卒全部发给资粮放遣,愿留者重加赏赐,分配各营。次日,拘禁阿史那承庆,斩杀安守忠、李立节,奉表以所辖十三郡及八万兵士归降朝廷,又联络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一同投降。唐肃宗非常高兴,封史思明为归义郡王、范阳长史、御史大夫、河北节度使,其子史朝义等封为列卿,又派乌承恩与宦官李思敬前来安抚史思明,命他率部讨伐安庆绪。

史思明遂派遣史朝义率五千人代理冀州刺史,以琐高之子张忠志为幽州刺史,以薛萼摄恒州刺史,以令狐彰代理博州刺史,乌承恩在所到之处宣示诏书,河北各州郡除安庆绪所据的相州外,全部归顺唐朝。史思明表面归降唐廷,私下却与叛军多有来往,加之不断招兵买马,引起唐肃宗警觉,李光弼也认为他终究还会反叛,推荐以乌承恩做为内应,任命乌承恩为河北节度副大使,又赐给阿史那承庆铁券,让他们伺机除掉史思明。

乌承恩用私财招募家兵,多次穿着破旧的衣服到各营诱说士卒,诸将向史思明告发此事,史思明怀疑事不确凿,没有追查。这时乌承恩同宦官李思敬由京城前来慰问,宣旨后,史思明留乌承恩住在馆舍,暗中派两个人埋伏在床下。半夜,乌承恩悄声对他的儿子说:“我受皇命除掉史思明这个逆贼,事成后朝廷定会以我为节度使。”这时伏在床下的二人大呼而出,史思明抓捕乌承恩,搜查行囊,得到了铁券和李光弼的公文,公文说:“如果阿史那承庆能够成事,就付给铁券,否则不要付给他。”又搜得与史思明同反将校的名单。史思明责骂乌承恩说:“我哪里对不起你,竟干出这种事。”乌承恩谢罪说:“我罪该万死,但这都是李光弼的计谋!”于是,召集将吏百姓,向西大哭说:“我率领十三州之地,十万众之兵归顺国家,赤胆忠心,不负陛下,陛下为何要杀我。”然后,将乌承恩父子及支党二百余人乱棍打死,只有乌承玼事先逃走,幸免于难。史思明囚禁了李思敬,并上表朝廷抗议,肃宗派宦官安慰史思明说:“此事乃乌承恩一人所为,非是朕与李光弼之意,他被杀是罪有应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久,三司处置投敌官吏罪状的文书传到范阳,史思明对诸将说:“陈希烈等人都是朝廷重臣,上皇弃之不顾,自己逃向蜀中避难,如今天下收复,他们尚且不能免于一死,何况我们这些本就跟随安禄山反叛的人。”于是,令判官耿仁智与幕僚张不矜作表书说:“陛下若不诛杀李光弼,我亲自率兵前去太原杀死他。”将要入函封缄时,耿仁智把上面的话全部删去,史思明得知后把二人处死。耿仁智久居史思明帐下,史思明爱怜他,想饶他一命,于是就把他召进来说:“我重用你快三十年了,今日之事绝非我负于你。”耿仁智大声说:“人终有一死,若为忠义而死,是死得其所。如今再随你反叛,不过是苟延残喘,还不如速死为好。”史思明听后大怒,亲手用棍击碎了老部下的脑袋。

唐肃宗派遣郭子仪等九位节度领步骑二十万,进攻安庆绪,安庆绪连败于卫州与愁思冈,三万五千人被斩,只得退入邺城,婴城固守。见形势危急,安庆绪连忙派薛嵩向史思明求救,并以帝位相让,史思明发范阳兵十三万前来,却不敢冒然进军,只派部将李归仁率一万兵马驻于滏阳,与邺城遥为声援,观望形势。叛军魏州刺史萧华举城而降,诏令崔光远代为刺史,史思明乘机大举进攻魏州,崔光远初到城中,轻信叛军谣言,处死骁将李处崟,自毁军心,史思明攻陷魏州,杀三万人,平地流血数日。

攻破魏州后两天,在魏州城北设坛祭天,自称“大圣周王”,任命周贽为行军司马。李光弼此时提议与朔方军联兵进逼魏州,使史思明不敢出战,之后再收复邺城,安庆绪一旦被消灭,史思明也会随之失势,而观军容使鱼朝恩却认为此计不可行,因之作罢。唐军包围邺城后,堵塞漳水灌城围困,从冬到春,城中粮尽,然而安庆绪拼死顽抗,固而久攻不下,各路官军无统一指挥,军卒疲困,士气低迷。

史思明见状果断出兵,距邺城五十里扎营,挑选精锐骑兵,日夜袭扰城下,又派出死士伪装官军,妄杀运粮将士,焚夺粮饷物资,神出鬼没,聚散无常,致使唐军粮草匮乏,人心涣散。史思明见时机成熟,遂引兵直抵城下,与唐军约期会战。唐军步骑近六十万在安阳河北岸列阵,史思明亲自率精兵五万来敌,诸军望见后以为只是游军,未加注意,史思明指挥军队奋力冲杀,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与鲁炅领兵迎战,死伤各半。后方的郭子仪尚未布阵,忽然间天气突变,狂发大起,飞沙走石,咫尺之间,人马莫辨,两军大惊,叛军向北溃退,唐军此时斗志全无,也向南大规模溃散,丢弃的甲仗辎重堆积于路,史思明派周贽追击,被退守河阳的郭子仪击退。

史思明得知官军败退后,整顿兵马,驻于邺城城南,安庆绪获得郭子仪营中数万石粮食,于是与孙孝哲、崔乾佑等谋划闭门抗拒史思明,诸将不从。而史思明则每日犒赏士卒,既不追击官军,也不与安庆绪通信,张通儒、高尚等人对安庆绪说:“史王远来救援,我们都应该去迎谢。”安庆绪没有阻拦。史思明与他们见面时涕泗横流,重加礼赏后又放回城中,其后又请安太清劝诱安庆绪出城。安庆绪不知所措,只好派安太清向史思明上表称臣,等待史思明解甲入城后,奉上皇帝印玺。史思明览表后说:“何必要这样呢!”于是回信道:“愿作兄弟邻国,互为表里,鼎足而立。称臣之事,万不敢接受。”安庆绪大喜过望,请求与史思明歃血结盟,史思明同意。

安庆绪率三百骑来到史思明营中,史思明命令手下军士全副武装,然后引安庆绪等人进入大帐,安庆绪叩头再拜说:“作为臣下我治军无方,丧失东西二京,久陷重围,没想到大王看在太上皇的情份上,远来救危,使我得以复生,恩深如海,终生难报。”史思明忽然大怒说:“丢失两京,何足挂齿!你身为人子,杀父篡位,天地不容,我要为太上皇讨伐你这个逆贼,岂能被你的谄媚虚辞欺骗!”下令推出斩首,安庆绪以目示意周贽,望其说情,周贽说:“安庆绪做过君王,理应赐死。”于是,将安庆绪连同四个弟弟缢死,又诛杀了高尚、孙孝哲、崔乾佑等人,随后史思明整军入邺城,击杀安庆绪亲军三千三百多人,吞并了安庆绪的兵马与地盘,派安太清率兵五千攻取怀州,又将史朝义留下镇守相州,自己率兵返回范阳。

史思明自称大燕应天皇帝,改元顺天,立其妻辛氏为皇后,史朝义为怀王,以周贽为宰相,李归仁为大将军,改范阳为燕京。让小儿子史朝清留守幽州,以阿史那承庆、张通儒、向贡、高鞫仁等人辅佐,令各郡太守各率三千兵集结帐下,兵分四路入寇河南诸州郡:先遣令狐彰部五千人由黎阳渡河,直取滑州,史思明自领中军自濮阳,史朝义自白皋渡,周贽自胡良渡渡过黄河,会师于汴州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