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小结结 《 大唐风云之绝世爱恋 》

第一章:初遇钟情

开元年间,大唐盛世,长安城繁华无比。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行人如织,叫卖声此起彼伏。杨家有女,名玉环,年方二八,貌若天仙,才情出众,精通音律,能歌善舞。

这一日,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杨玉环身着一袭淡粉色的罗裙,裙袂飘飘,宛如仙子下凡。她与姐妹一同前往街头,参加一场民间的庆典。庆典上,鼓乐齐鸣,热闹非凡。杨玉环一时兴起,登上舞台,轻启朱唇,唱起了婉转悠扬的曲子,那歌声犹如夜莺啼鸣,清脆悦耳,令人陶醉。她身姿婀娜,翩翩起舞,长袖挥舞间,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娇艳动人。

此时,唐玄宗李隆基出宫巡游,本是为了视察民情,却被这美妙的歌声和动人的舞姿吸引。他掀开马车的帘子,目光紧紧地锁定在舞台上的杨玉环。只见她眉如远黛,眼含秋波,肌肤如雪,微微一笑,便足以倾国倾城。李隆基的心瞬间被击中,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

回宫后,李隆基满脑子都是杨玉环的身影。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在他的心头萦绕。他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对杨玉环念念不忘。身旁的太监高力士看出了皇上的心思,便进言道:“陛下,既然您对那女子如此倾心,不如将她接入宫中,以解相思之苦。”李隆基闻言,心中大喜,当即下令,让高力士去杨家宣旨。

杨家接到圣旨,顿时一片慌乱。杨父杨母深知女儿入宫后的命运难以预测,但皇命不可违。杨玉环得知自己要入宫为妃,心中既紧张又期待。她知道,这一去,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不久,杨玉环在众人的簇拥下,踏入了皇宫的大门。那巍峨的宫殿,金碧辉煌的装饰,让她感到既陌生又震撼。而李隆基早已在宫中等待,当他看到杨玉环的那一刻,眼中满是欢喜和怜爱。

第二章:宫廷风波

杨玉环入宫,引起了轩然大波。朝中大臣们听闻此事,纷纷谏言,认为此举有违礼教。在早朝之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站出来说道:“陛下,杨家女子入宫为妃,不合礼法。陛下应以江山社稷为重,不可因儿女私情而乱了朝纲。”其他大臣们也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

李隆基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他没想到自己的爱情竟会遭到如此强烈的反对。他怒声道:“朕乃天子,喜欢一个女子又有何不可?难道朕连这点自由都没有吗?”大臣们被皇上的怒火吓得不敢再言语,但心中的不满却并未消除。

后宫之中,更是波涛汹涌。那些嫔妃们得知杨玉环入宫,且备受皇上宠爱,心中嫉妒万分。尤其是皇后,她一直以来都以六宫之主自居,如今却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一日,皇后在宫中设宴,邀请杨玉环前来。杨玉环深知皇后的心思,但又不好拒绝。当她踏入皇后的寝宫时,只见各位嫔妃们早已等候在此。皇后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妹妹初来宫中,本宫特地设宴为妹妹接风洗尘。”杨玉环恭敬地行礼道:“多谢皇后娘娘。”

宴席间,嫔妃们对杨玉环冷嘲热讽。一位妃子阴阳怪气地说:“妹妹真是好福气,能得到皇上的宠爱。只是这宫中的规矩可多着呢,妹妹可要小心别犯错。”另一位妃子接着说:“就是,别以为有几分姿色就能长久得宠。”杨玉环心中委屈,但只能强忍着泪水,保持着微笑。

回到自己的寝宫,杨玉环扑倒在床上,放声大哭。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到来会引起这么多人的怨恨。然而,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宠爱却有增无减。他为她修建了华丽的宫殿,取名“华清池”。宫殿内装饰着无数的珍宝,绫罗绸缎堆积如山。他还命人从各地搜罗奇珍异宝,只为博杨玉环一笑。

这更加引起了众人的不满。皇后联合几位得宠的妃子,在太后面前告状。太后听闻此事,对李隆基进行了训斥。李隆基虽然心中不快,但也不敢违抗太后的旨意,只得暂时减少了去杨玉环寝宫的次数。

杨玉环在宫中的日子愈发艰难,她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但她深知,自己不能就这样被打倒,她要凭借自己的智慧和魅力,在这宫廷中生存下去。

第三章:困境中的坚守

杨玉环在宫中的日子愈发艰难,她感到无比的孤独无助,但她深知不能就这样被打倒。她明白,在这深宫内苑,若想生存,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于是,杨玉环开始收敛锋芒,不再轻易展露自己的才情和美貌。她每日深居简出,专心研究琴棋书画,试图通过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来赢得他人的尊重。

然而,宫廷中的争斗并未因此而停歇。皇后和其他嫔妃们见杨玉环暂时失宠,便更加变本加厉地对她进行打压。她们在宫中散布各种谣言,诬陷杨玉环行为不检、心怀叵测。

尽管杨玉环心中委屈,但她始终保持着沉默。她知道,此时的辩解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在这艰难的时刻,只有李隆基身边的亲信太监高力士对她表示了一丝同情和关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高力士私下里找到杨玉环,劝她不要放弃希望,并透露给她一些李隆基的近况和心思。杨玉环感激高力士的好意,心中也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

她决定主动出击,寻找机会重新获得李隆基的宠爱。一次偶然的机会,宫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杨玉环精心打扮,以一曲动人的琵琶曲惊艳全场。

李隆基在宴会上看到了杨玉环的出色表现,心中对她的思念和爱意再次被点燃。从那以后,李隆基开始重新关注杨玉环,逐渐恢复了对她的宠爱。

第四章:安禄山的崛起

就在宫廷内的争斗逐渐平息之时,大唐的边疆却风云突变。安禄山,一个身形壮硕、满脸横肉的将领,凭借着自己的狡诈和勇猛,在边疆的战场上屡立战功,其势力如滚雪球般日益壮大。

安禄山此人,生性狡黠,善于察言观色,迎合上意。他深知李隆基沉迷于声色犬马,对朝政之事疏忽大意,认为这是自己崛起的绝佳时机。于是,他表面上对朝廷忠心耿耿,背地里却开始暗中谋划叛乱之事。

在边疆,安禄山利用战争的机会,大肆扩充自己的兵力。他以抵御外敌为由,招募了大量的壮丁,训练成只听从他指挥的私人军队。这些士兵对安禄山唯命是从,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

同时,安禄山不断向朝廷索要粮草和军备。他巧言令色,编造各种理由,声称边疆战事紧张,需要更多的物资支持。朝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察觉到了安禄山的不轨之心,纷纷上书李隆基,请求对安禄山加以防范。

大臣甲在朝堂上慷慨陈词:“陛下,安禄山拥兵自重,其索要的粮草和军备远远超出了实际所需。臣担心他有谋反之意,请陛下早做防备。”大臣乙也紧接着进谏:“陛下,安禄山在边疆的行为日益嚣张,其势力扩张迅猛,若再不加以遏制,恐成大患。”

然而,李隆基却被安禄山的表面忠诚所迷惑。安禄山每次入朝,总是对李隆基阿谀奉承,献上各种奇珍异宝,让李隆基沉浸在虚假的忠诚之中。李隆基不耐烦地摆摆手,说道:“安禄山乃朕之忠臣,为大唐边疆立下赫赫战功,尔等莫要胡乱猜忌。”

杨玉环也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察觉到了安禄山的危险。她在与李隆基的相处中,偶尔听到关于安禄山的一些传闻,心中不禁生起了忧虑。一次,趁着李隆基心情愉悦,杨玉环轻声说道:“陛下,臣妾听闻安禄山在边疆的举动有些异常,臣妾担心他会对大唐不利。”

李隆基却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将杨玉环拥入怀中:“爱妃多虑了,安禄山对朕忠心耿耿,不必担忧。”

杨玉环见李隆基不听劝,心中愈发焦急。她试图收集更多关于安禄山的情报,却发现安禄山在宫中也安插了不少眼线,使得她的行动受到了阻碍。

安禄山越发肆无忌惮,他与一些心怀不轨的官员勾结,在朝廷中形成了自己的势力。他还秘密与外族部落联系,寻求外部的支持。边疆的百姓在他的统治下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而此时的李隆基,依然沉醉在宫廷的繁华与享乐之中,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毫无察觉。大唐的命运,在安禄山的野心勃勃中,悄然走向了未知的深渊。

第五章:宫廷中的新危机

随着安禄山的势力不断膨胀,宫廷内部也出现了新的危机。一些与安禄山勾结的大臣开始在朝中结党营私,试图推翻现有的统治。

他们故意在李隆基面前挑拨离间,使得李隆基对一些忠臣产生了怀疑。宫廷中的气氛变得愈发紧张,人人自危。

杨玉环深知局势的严峻,她不断劝说李隆基要警惕安禄山的阴谋,并建议他整顿朝纲,清除朝中的奸佞之臣。然而,李隆基却认为杨玉环干涉朝政,对她产生了不满。

在这期间,皇后和其他嫔妃们再次趁机对杨玉环进行攻击,指责她蛊惑圣听,干预朝政。杨玉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第六章:安禄山叛乱

终于,安禄山撕下了伪装,率领大军公然叛乱。叛军势如破竹,迅速攻占了许多城池。

消息传到宫中,李隆基如梦初醒,懊悔不已。此时的大唐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军队节节败退,百姓流离失所。

李隆基不得不带着杨玉环和一众大臣逃离京城。在逃亡的路上,他们遭遇了种种艰难险阻,食物短缺,人心惶惶。

杨玉环在这艰难的时刻,始终陪伴在李隆基身边,给他安慰和支持。然而,随行的士兵们却将这场灾难归咎于杨玉环,认为是她的红颜祸水导致了国家的动荡。

第七章:马嵬坡之变

在士兵们的逼迫下,李隆基陷入了两难的绝境。他站在马嵬坡前,狂风呼啸着吹乱了他的龙袍和发丝,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一方面,是他深爱的杨玉环,那个曾经与他共度无数甜蜜时光,带给他无尽欢乐和慰藉的女子。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他曾许她一生的宠爱,曾与她在华清池畔共赏月色,在芙蓉帐里倾诉衷肠。她是他生命中的一抹亮色,是他心灵的寄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另一方面,是愤怒的士兵们。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怒火,手中的兵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他们在安禄山叛乱的战火中失去了亲人和家园,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和绝望。他们将这一切的苦难归咎于杨玉环,认为是她的美貌和得宠导致了李隆基的昏庸,从而引发了这场灾难。他们声嘶力竭地呼喊着,要求李隆基处死杨玉环,以平民愤,重振军心。

李隆基的内心在痛苦地煎熬着。他望着杨玉环,她的眼神中没有恐惧,只有对他的深情和信任。她似乎早已料到了这一天的到来,却依然坚定地陪伴在他的身边。

“陛下,臣妾愿为大唐牺牲。”杨玉环的声音轻柔而坚定,却如同一把利剑刺痛了李隆基的心。

他知道,如果不答应士兵们的要求,可能会引发哗变,导致整个逃亡队伍的崩溃,大唐的江山将更加岌岌可危。但如果赐死杨玉环,他将永远失去自己的挚爱,余生都将在无尽的悔恨中度过。

李隆基在马嵬坡上来回踱步,他的思绪混乱不堪。大臣们在一旁苦苦劝说,他们分析着当前的局势,强调着江山社稷的重要性。

“陛下,当以大局为重啊!”一位老臣跪地叩头,声泪俱下。

李隆基的双手颤抖着,他抬起头,望着天空,心中默默地向苍天祈求着指引。

最终,在马嵬坡,李隆基无奈地做出了决定。他闭上双眼,泪水从眼角滑落,声音颤抖地说道:“赐死杨玉环。”

当这道命令下达,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杨玉环没有哭闹,没有反抗,她只是静静地看着李隆基,眼中充满了不舍和深情。

士兵们将杨玉环带到一棵树下,白绫高悬。她缓缓地走上前,最后一次回望了李隆基,嘴角露出一丝凄美的微笑。

“陛下,珍重。”说完,她将头伸进了白绫之中。

随着白绫的收紧,杨玉环含冤而死,香消玉殒。她的身体缓缓地垂下,如同一片凋零的花瓣,飘落在这乱世的尘埃之中。

李隆基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幕,心如刀绞。他想要冲上前去,却被大臣们死死地拉住。他发出了一声绝望的长啸,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久久不散。

她的离去成为了李隆基心中永远的痛。失去了杨玉环的李隆基,仿佛失去了灵魂。他呆呆地站在原地,目光空洞,仿佛生命中的一切美好都在这一刻消逝殆尽。

逃亡的队伍继续前行,但李隆基却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他不再关心周围的一切,心中只有无尽的悔恨和痛苦。

夜晚,当众人都在休息时,李隆基独自一人坐在篝火旁,回忆着与杨玉环的点点滴滴。他们曾经一起在花园中漫步,一起欣赏歌舞,那些美好的时光如今都已成为了痛苦的回忆。

“玉环,是朕对不起你。”他喃喃自语,泪水再次浸湿了他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