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埃拉里亚

在古老的埃拉里亚大陆,北宋的年代与明清截然不同。土地广阔,人们本该无需忧虑粮食,但事实却让人心酸。豪门贵族贪婪地并吞良田,留下普通农夫耕耘贫瘠的坡地与荒原。豪门只缴少量的税收,而农夫在劣土中艰辛劳作却承担重税,生活陷入困窘,直至一种神奇的作物出现,红薯颠覆了这一切现状。

县尉塞尔说道:“二郎,明年的种苗你有多少产出?我要在全县推广它,那样阳曲城将是世上最富饶之地。”

武藏淡然微笑:“塞尔大人的心愿可嘉,然夏薯仅有一千亩可供繁殖,生长周期短暂,产量颇微,估计一亩产四千枚,仅可供一百亩作种。所以能拓展的仅为一万五千亩。另,嘉舟郡晁宝斋预定了三千亩苗,可供阳曲的不超五万株。此事大人宜以协助宣传为宜,切勿强行,以免引来百姓反感。”

塞尔明智地点头:“是我在焦急,阳曲官员皆助宣传,惟望二郎勿设高昂价码。”

武藏回应:“请安心,定价合情。每株六百文,一亩至少需六千苗,现金交易。如赊账,须支付红薯百斤,或干茎四百斤。”

塞尔表示:“虽价目稍昂,但亩产七八千枚仍物超所值。”

红薯丰收,于清江与阳曲犹如惊雷,引来各地农民蜂拥而观,记账员几日间疲惫不堪。周围殷实的农庄纷纷预订来年的苗,还有购买烤薯饱腹。仅武藏合作的祝家村、扈家村、李家村及邻近数十村就订购了超过五万顷种苗,更不论尚待其后他处之众,亦有人欲赊欠。

一旦商情公告传出,闻者更为络绎不绝。那时能识字的人多属文人世家或是大族,购地数百顷习以为常。

贾斯汀望着满满的钱箱烦恼,对武藏抱怨:“兄长,这众多的铜币,单靠数钱便需要多人帮手,乃巨大工程矣。”

武藏答道:“休得意忘形,此乃你的辛劳成果,忙碌过后,一箱金钱作为奖赏。”

贾斯汀轻声道:“兄长,春季的红薯也能繁殖,挑选体型较小的留存,明年人皆能种植,以此推算,足可拓展三十万顷之红薯,整个东平城绰绰有余。”

武藏告诫:“难怪你仅擅长农耕而非商业。透露了太多底细,岂不削弱购买欲望?况若售罄,如何处理那些无法推辞的关系户?”

棉花亦卖得好价格,玉米因播种较晚尚未收成,况且数量稀疏,武藏无意推广。除了种苗,成千上万的春鹅,肥硕的鸭子正在催肥,稻田养鱼,水泽养鱼等等,农业收益颇为可观,武家庄与小武家庄的仓库瞬间满溢,金库中的铜币、白银也积累了丰厚库存,粮仓尽是高粱、大豆与小米。

正在享受丰收喜乐之时,焦廷带着一封信来访武藏。

“大哥,船坊总管苏江来信。”焦廷道。

武藏展开信函,惊喜满心,原来是三十艘海鲸舰已经完工,四位百人工匠辛苦了几月,成效非凡。

东平船坞,苏江亦感到心潮澎湃。虽然自称有四百工匠,实则仅一百位娴熟者,三百新兵在三月间逐步提升,效率渐增。

武藏、吴宇、孙策和扈三娘等人抵达,看见河中宏伟的海鲸舰。孙策感慨:“好大的船只,大哥真乃大手笔!”

武藏说道:“在河流看似巨大,待驶入海洋,你会发现这只是微小之辈,长度才五十余米,宽度不过数米,仅是小型的海船。”

航海不容轻视,吴宇额外聘请其他船厂工匠检查质量,此举也为弥补船坊工匠技艺的不足,在无先进测量工具的年代,检验大批船只非一日之功。

这三十艘海鲸舰中,有二十四艘是商贸船只,另六艘则专为战斗改造,船首和船尾皆设有炮台,但火炮尚未成装,待抵达清河岛方能安置。

经过严格鉴定,船舶品质良好。

武藏拍了拍苏江的肩膀:“干得好,分发奖金,工匠至学徒皆有赏,具体由你制定方案。”

一旁的工匠们欣喜万分,这个时代生存不易,老板按时支付薪资已难能可贵,此处更有奖金,确为明智的选择。

苏江询问:“现有木材尚够造三十艘海鲸舰,继续制作否?”

武藏点头:“工匠们要注意休息,先制备二十艘,留下木材作为备份,等我联络木材卖家。”

数日过后,三十艘海鲸舰驶过黄河到达渤诲,八艘商船归属柴进家,另八艘归扈诚家,剩下的八艘属武藏自家船队。六艘为战舰,舰队抵达清河岛,铸炮坊的匠人,随刘允星指导安装火炮。船首装置两千斤的威猛炮,炮管长且射程远,射石飞五里之地,名曰威猛远射将军炮。船尾装设有千斤的威猛远射将军炮。船舷两侧布满长蛇炮,虽然火炮数量尚少,威力已超出时代的标准。

阮小七领军第一舰队,现有七十余艘商船,八艘装设多座长蛇炮与巨弩的战船,因其小巧,未能安装将军炮。

第一舰队行驶至金国、辽国,南来丝绸茶叶、蔬菜果品、瓷器,北去换购毛皮、牲畜与人参。平均每半月一次航程,阮小七和手下三百水手忙个不停,护航队往返,牛马交易成为了通达大车队的主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