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操’作,规避风险,有幸成为海汉军方扶助对象的这些地方的后台老板也必须与海汉有一定的贸易往来纪录才行,部分本身就具有“琼联发”股东身份的老板可以直接选派受训人员,到胜利港接受三个月至半年不等的军事培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虽说这些挑出来接受培训的人员要嘛是家族子弟,要嘛是忠心的下人,想要通过洗脑让这些彻底导向海汉的难度较大,但军方仍然决定接受这些学员。军方并不指望这些受训人员回去之后能把各种地方民团全都变成了海汉协从军,但至少能让他们在受训期间树立“海汉不可战胜”这样的概念,在今后海汉势力攻略大陆的时候,这些民间武装不至于跳出来变成海汉大军的绊脚石。
当然了,武器的出口也是军方这个大型培训计划的一部分,特别是火绳枪和小口径铸铁火炮这样的产品,非常适合民间武装使用,而购买方对弹‘药’的依赖‘性’也能让军方今后能够更好地管控这些大明境内的民间武装势力。
六月十七日,排水量达到500吨的“探险级”战船首船“探险号”在胜利港船厂码头下水,开始进入最后的舾装阶段。这艘三桅帆船的船体基本可以视作“探索级”战船的放大型号,同时也继续采用了中西结合的“海汉式风帆”。这艘长度达五十米的战船上将会装配共计十四‘门’12磅舰炮,以及首尾各一‘门’的18磅长身管炮。额定的船员共一百六十八人,其中作战人员一百二十人,船员、水手及其他船上工作人员四十八人。在完成舾装正式入列之后,“探险号”战船将在至少一年的时间内充当海汉民团海军部队的旗舰,直到下一艘排水量更大,作战功能更为齐全的新型号战船下水为止。
不过至少在年内,海军和造船厂都没有继续建造更大型的作战舰船计划。这一方面是因为战船的造价实在太高昂,“探险级”战船几乎已经是目前海军预算所能承担的极限了,没有更多的开发建造费用来完成下一步的改进。另一方也是因为海军自身的维持费用就相当高,按海军的计划,年内至少要完成两艘“探险级”和八艘“探索级”战船的入列,组成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作战舰队,这就意味着海军的编制至少要在千人以上,仅靠财政拨款要支撑这么一支规模的舰队难度相当大。
说到底其实就是没钱,跟陆军相比,海军没有太多外来的油水可以用来补贴军费。截止目前的作战,海军的主要作用依然是承担运送陆军部队,这就导致事后的军费结算当中,海军能够从中分到的份额极为有限。
当然如果真要让海军拉出去跟人在海上对打,那又的确不太实际。截止目前在水面进行的作战几乎都能在实力上碾压对手,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但如果真正需要面对“十八芝”、许心素或是西方国家殖民公司的武装船队,那海军的这点实力的确还差得远,军委也绝对不会冒着被人一锅端的风险把海军派出去正面对敌。
但如果消耗军费白白养着这支军队,军委又会心有不甘,因此从广东返回之后,王汤姆和军方的几个高层便开始筹划着要为海军找个新对手练兵。
北边的“十八芝”是肯定干不过的,军委首先就排除了这个目标。而周边地区剩下可供选择的目标就所剩无几了——要嘛跨越整个南海去东边的菲律宾群岛找西班牙人的麻烦,要嘛南下找老对手安南阮朝继续过招。
在这样的候选答案中,军委的选择应该说并不会感到困难。南越的水上实力在一月的时候就已经被证实了不堪一击,袭击南越沿海地区应该是一个风险比较小的作战方案。不过军方兴冲冲地把这个计划通过电报发往涂山半岛,与北越朝廷进行协调,希望他们能够出兵配合作战,对方却赫然拒绝了这个计划。
北越理由相当现实,就是两个字——没钱。一月那场大战之后,欠下海汉一屁股军费无法偿还的北越朝廷只能选择了分期付款,并且以移民人口折算费用的还款方式。虽说截止六月,北越方面已经基本还清了上次作战所拖欠的费用,但其国内的经济难免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郑氏名下的商行有一段时期甚至不得不以稻米为‘交’换手段,代替了金银向海汉求购‘精’盐、武器等货物。
北越朝廷里也并非是蠢货当政,他们很清楚如果每次作战都需要请海汉人出兵相助,那么内战继续下去的最大受益者其实并非北越,而是这些乐于充当雇佣军的海汉人。如果现在又要掏出十几二十万两银子雇海汉人征讨南越叛军,那下半年升龙府的达官权贵们也不用过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