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国家比做待嫁的少女。
第二句是悔叫夫婿觅封侯,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原文是: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写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未曾有过相思的离别之愁,在一个明媚的春日她梳妆打扮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布满了杨柳绿色,他已经后悔当初不该让夫婿从军边塞,觅个封侯军功。
我们知道书中的绿色指向清军,此典就是指此时宝玉到达山海关之后,发现路边已经满是清军,他已经是后悔了。
那么这个夫婿又指谁呢?此时让他去边关觅封侯的,应当是指吴三桂,看后文也会发现这里的夫婿也是指向他,那就是说此前有人支持他返回山海关,让他邀清军入关助阵的,富贵险中求。
这样我们可以推断他走到半路又杀回山海关的经过了,并不是他接到家眷报告说大顺抢了他的爱妾与家产,而是有人送信,让他先去边关立战功的。
真实的历史上,多尔衮和多铎、阿济格等,带领满洲、蒙古八旗兵及全部汉军大举“伐明”,是四月初九。
初九出发,那么他们接到消息只能更早,而大顺军出征是四月十三,比清军晚了四天。
进军路线是采纳汉奸洪承畴的建议,准备由蓟州、密云地区破边墙而入。
从这个进军路线反推,前面李自成出兵往密云而去就很合理了,大顺军本来就是去堵清军的,清军当时入关可能最大的两条路线,一个是走燕山里的小路,从古北口附近入关,进来就是密云,这一路由李自成负责堵截。
另一条路就是从山海关了,此时关门守军唐通部只有八千多人,清军最少也有六、七万,所以作为主帅的李自成应该做什么?当然是派兵增援山海关了。
对当时的形势一看,吴三桂部刚好在半路上,让他回去增援山海关再合适不过了。
再看吴三桂夺取山海关的过程,他们到了关门之后,几乎是一瞬间就夺取了城墙的控制权,也就是说唐通部的守军,根本就没有对他们进行一丁点防守。
因为当时他给李自成写了第二封回信,表示愿意归顺,信中一定是说了要守住山海关,决不让仇敌清军入关之类的话,李自成此时兵力不足,只能信任他了。
所以宝玉酒令的后两句: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就是在说李自成太自信过头了,觉得招降吴三桂有把握。但是考虑到对清军的放线太单薄,清军入关的两条线路来回折返,就如打秋千一样。
春衫薄,就是不耐寒,难以抵挡寒风的侵袭,寒风就是指向清军。
所以最后的酒底是“雨打梨花深闭门,”雨比清军,花比华夏,此时风雨要打梨花了,就要关紧门窗,即做好防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