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的流逝,士族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
与此同时,士族之间还兴起了一种名为“清议”的风尚。
每当闲暇之时,人们就会聚集在一起,对天下间那些赫赫有名的士人们进行品头论足、议论纷纷。
比如那位给曹操下过评语的许劭,他更是组织起了一场声名远播的活动——月旦评。
而曹操那个最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评语,也正是从这里流传开来的。
然而,士族并不会轻易对某一个人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提升自身的身价,此亦为士族子弟获取良好声誉的一种途径。
若能得到德高望重的老者的赞誉,那么日后在士族圈子中便能更为顺遂。
而东汉末年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宦官、外戚专权腐败,于是太学生联合朝廷官员,开始抨击宫中宦官。
宦官们自然不会示弱,他们以抓捕党人的名义,大肆追捕天下知名士人,这便是东汉时期赫赫有名的党锢之祸,众多名士皆因此丧生。
此后天下局势风云变幻,各个郡县土地兼并严重,并且还出现了大地主。
而那个时候印刷术尚不成熟,致使书本珍稀难得,故而经学仅在师门内传承。
此处所谓师门,非以家庭为界,而是指师徒之系。
故而于古代而言,拜谒一位德才兼备、声名远扬之师至关重要,至少可使人少走诸多弯路,更有甚者可一步登天。
然古代最为注重出身,若出身低微,出头之机寥寥无几。
如此,经济与知识遂成为士族之垄断物,寻常人等欲跨越阶级,实非易事。
东汉以儒学治世,为官者多出自儒生,是以知识之垄断,无异于官位之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