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吾一脸悲戚。
他才是一位真正的夫子,在元末时就担任提举,后来归隐故里,潜心着述,直到洪武十八年,七十多岁的刘三吾才被举荐入朝。
如今的刘三吾,已经八十多岁了,古稀之年的朱元璋在他面前,就像个弟弟。
原本以为,担任主考官会让他的声誉更隆,更受到士子们的爱戴。可是万万没想到啊,南北方的学子,竟然会因为科举一事,差点闹出来分裂。
于国于民,他都难辞其咎。
“请殿下救命啊!”
刘三吾深叹口气,摇头道:“老臣已经快要入土了,不奢求能为大明立下多大的功劳,我宁愿什么都不做,也不愿意犯下大错啊!”
刘三吾红着眼眶,向朱权深深行礼。
见他态度如此和缓,朱权急忙扶起了他,说道:“不必担心,其实这件事很好办,本王有一计,可让学子们不再闹事!”
“殿下是圣贤啊!”
刘三吾十分感动,提议道:“那这件事就交给殿下了,殿下年轻力壮,又满腹经纶,老臣就知道,来找殿下一定会有办法的。”
听着吹捧,朱权咧嘴笑了起来,摆手道:“无碍,你啊,就是年龄大了些,或许再年轻十岁,就能把这些学子整治的服服帖帖的。”
“聪慧乃是天定,老夫像殿下这个年纪时,犹如一个鲁莽的孩童,与殿下简直云泥之别。如殿下这样有才能的皇子,一百年来能出现几人呢?”
“怪不得,陛下会让殿下担任太子呢,试问大明有二十多个皇子,可陛下为何偏偏选中了您?不就是因为你卓尔不凡,才学超群吗?!”
一开始说这些话的时候,刘三吾还很脸红,可是说了几句后,他似乎掌握到了精髓,说起来滔滔不绝,尤其是看到朱权那享受的眼神,又赶忙多说了几句。
朱权满是兴奋,来自大儒的吹捧,让他受用无穷啊。
谁说老家伙没用的?
简直太有用了啊!
从前当真错怪刘三吾了,认为刘三吾年龄大,做什么事犹豫不决的,简直不堪重用。现在看起来顺眼多了,说话还好听。
刘三吾说了许多,忽然道:“既然如此,那这件事就交给殿下了,明日我便告诉学子们,若是有什么问题,就来拜见殿下。”
“好,刘卿慢走。”朱权满脸笑容。
“殿下请留步……”
刘三吾急忙起身离开,才刚走了几步,朱权忽然意识到不对劲,看着刘三吾匆忙的样子,脸色猛然变了,一拍桌子,大声呵斥道。
“老东西,安敢欺我年幼?!”
“啊?”刘三吾回过头,表情十分尴尬。
“哼!”朱权冷哼一声,怒气冲冲的询问道:“老实交代,是谁教你说的这些话,真是活腻歪了,竟然敢欺骗到本王头上。”
刘三吾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朱权,迟疑道:“是王艮!”
“怪不得,千防万防,家贼难防!”
刘三吾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解释,王艮在翰林院时,曾跟随刘三吾学习过一段时间。后来刘三吾找到他,询问太子朱权有什么喜好。
王艮犹豫了半天,才道出朱权的喜好。
爱听人吹捧。
刘三吾于是投其所好,大力吹捧。
他无奈的说道:“殿下,老臣实在是没办法了,才出此下策……”
朱权没好气的说道:“行了,这件事也好办。南方学子想要公平,北方学子也想要公平,那直接划成南北榜,各取头十名不就行了!”
这也是南北榜案最终的结局。
此时被朱权一口道了出来。
刘三吾细细琢磨,迟疑道:“恐怕南人不会服气,毕竟论起来做文章,南方文学鼎盛,远远优于战乱的北方,他们不愿意将名额分给北方。”
朱权一愣,这才明白过来。
历史上,是老朱愤怒的大开杀戒,杀的南方学子人心惶惶,这才从江南士族手中,夺了科举的分配权。
“这样吧,以户籍来论,如今南方户籍约有五千万人,而北方户籍不到三千万人,那么名额就按照五三分,前十名者,约有六个南方人,四个北方人。”
刘三吾这才明白过来,朱权这样的想法十分可行。
“以后,可以按照这个比例,推行至各省。比如说,如今福建的客家人较多,这些人不擅长做学问,可是他们就没资格当官了吗?就必须让江淮出身的进士,去给他们当官吗?”
“以后各省来参加会试的学子,均有机会当官。这样既能体现朝廷的公平,又防止某些地方出身的学子们,串联到一起,搞出什么朋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