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帝国的经济逻辑~

每战,皆由将官率本部重甲步兵打先锋,凶悍无比,士气如虹。

阿桂还说服了将官们,同意将缴获的金银分给兵丁,将所得牲畜、布匹、女子分给随军的百姓们。

……

他意味深长的告诉在场所有人:

“从今往后,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不分满汉,不分军民。”

“勿复南明旧事。”

帐内文武皆点头。

千总、知县以上官员当众杀白马歃血为盟。

进入木邦土司境内,远征军打出了替天行道,讨伐无道的口号,一路攻城略地,好似猛龙入江。

因素很多:

一,阿桂就藩云南后,整军有方。

二,阿桂有威信,人格魅力足,做事公平,部下敬畏。

三,远征军穷途末路,穷凶极恶。

……

而吴军不慌不忙的收拢难民、驱使俘虏在腾冲各处关隘修筑棱堡。

命名为“腾冲防线”。

同时,

在防线后方50里外,大量囤积粮草军械。

第7军团2个步兵团驻守腾冲,加强3个野炮连,1个重炮连,1个工兵连,以及第1派遣军。

军团余部,分驻昆明以及滇北,威慑四川。

西南,战争的硝烟逐渐降下。

小主,

百姓们对于新朝廷的观感不错。

各级知县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贴出告示,昭告乡民:之前欠账一概废除。百姓欠大清的,一笔勾销。

颁布新的田税、徭役制度。

每亩地分春秋两季,各征收40斤,每户每年需出一个劳力,服徭役15天,但不出县。

……

李郁授意农业署接下了征收天下田税的重担,署长范众默欣喜若狂。

如果表现抢眼,农林畜牧大臣就有希望。

他制定了两种征收模式。

一,农业条件优越省份,每年征收两次,每次每亩60斤。

二,农业条件不理想省份,每年征收两次,每次每亩40斤。

所谓的第一类涵盖范围如下: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东、河北

第二类涵盖:

广东、福建(大员属一类)、广西、云南、四川、陕西、甘肃、山西、西域

……

一类区域,必须足额征粮。

二类区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欠缴率不超过6成都可。

农业署征粮之后,需交给各州县粮食署的直属粮仓保管,出具入库文书。

而粮食署署长是胡雪余一派,不会替范众默遮掩。

这就形成了制约。

此外,

还规定了部分特殊区域,不必交纳粮食,可改为交纳现银。

例如皖南,浙南,福建。

这些都是种植茶叶的主产区,粮食产量很低。

……

李郁还有一桩很头疼、很麻烦的事,长期悬而未决。

那就是——丈量天下田亩!

帝国到底有多少田?它们又属于谁?

这其中的水深的能潜入一头成年蓝鲸。

起兵时,

自己出诡计,快速清理了江南区域的田亩,将江南8府1州士绅大户的隐田全部拉出水面,从而确保了稳定的军粮供应。

如今,故伎重演不太可能。

形势不同了。

丈量土地势在必行,但需要大批基层公差,还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

……

南方和北方的土地问题,很不一样。

自己软硬兼施,极大程度的解决了江南的土地兼并问题。

如今,

江南不乏拥成千上万工人的大工厂主,但没有类似徐阶这一类的大地主。

姑苏范氏带头将族田卖的所剩无已,仅保留了桑田。

新兴的文武官员们也不敢买田。

而是将银子投入桑叶、茶叶种植,或者购买优质铺子。

……

北方,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清军入关后,以武力圈占了整个北方接近十分之一的良田。圈为皇庄、王庄、旗产等等,名目繁多~

山东衍圣公家族,拥有100多万亩土地。

而孔家,只是北方诸多官绅的一个缩影。

李郁私下和多位重臣表示:

帝国需要庞大且健康的小农经济。

北伐时一定要把海量的土地释放出来,然后卖给无地少地农夫。

无偿?

那是不可能的。

重新塑造庞大古老的帝国,光有善心成不了事。

初步打算是:

朝廷清理并接收北方的海量土地,招募缺地农夫耕种,双方约定一个5年分期付粮的方式,低价转让田皮和田骨,批量制造自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