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奴才愿立军令状,3年平吴!

上游雨水也在疯狂的输入鄱阳湖~

……

这是一场影响范围极大的洪灾。

江西全省除饶州、广信2府之外全部被洪水波及。

受灾最严重的是上游吉安、建昌、抚州3府,有接近10个县受灾严重,死亡人口很难统计。

而云南、广西2省援兵行至临江、吉安两府边界,也遇上了这场洪水,狼狈不堪。

广西绿营兵淹死失踪2000余人,云南绿营损失1200余人。

古代行军打仗,

优先选择沿着河流,或者沿着河谷行军。

巧了~

人喜欢走的路线,洪水也喜欢!

在狂暴的洪水面前,人类脆弱无比。

两省援兵被迫规避洪水,改道向西行军。

总之,一比吊糟!

……

梅岭,

山腰山顶。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帐篷和篝火。

吴军被迫分散驻扎,适应地形。

中军大帐内,

李郁正在布置任务:

“甘长胜,你调4个营砍伐树木劈成段,分发到各营做燃料,加盖油纸布。”

“郑河安,你调3个营集中所有容器取水。士兵们随身携带的皮囊、葫芦务必装满烧开过的清水。”

“苗有林,你带人找山洞存放火药。”

“李小五,你居中协调,把粮食分到各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黄肆,你督俘虏在太阳谷修筑大营。这场雨若是继续下下去,很多帐篷撑不住的。需要更大的营区。”

众将急匆匆领命而去。

当前,不需要考虑清军的威胁。

而要考虑怎么渡过洪水暴雨的难关,几万大军要住宿、要吃喝,这可不容易。

……

“拜见陛下。”

“先生请坐,伱建议的梅岭果然是个好地方。”

“全赖老天庇佑,陛下天威,大军才能逢凶化吉。”

王三松很会讲话,滴水不漏。

李郁笑笑,示意他坐下喝茶。

“据说先生在浮梁县有些产业?”

“祖传的几间瓷窑罢了,如今在陛下麾下运转,都是一样。”

“寡人会下一道旨意,物归原主的。”

“谢陛下。”

“跟我讲讲兵部?”

王三松连忙放下茶碗,开始讲述他对兵部运转机制的了解。

帐外雨声滴滴答答。

李郁听的很认真,不时提出一些疑惑。

王三松浑身解数,把清廷兵部的运行机制讲的清晰又生动。

众所周知,

把复杂的事讲的通俗简单,很考验讲话者的知识储备,属于学术范畴。

把简单的事讲的复杂难懂,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属于不可名状范畴。

……

几千里外的紫禁城。

正在召开一场规模空前的朝会。

在京6品以上官员全部参加,宗室皇族、蒙古王公全部到场。

太和殿内,

压根站不下这么多人,许多官职低微的只能候在殿外。

6月初的天气,暑热烦躁。

殿内充斥着一股汗臭。

乾隆迟了小半个时辰,故意的。

他就是想让臣子们明白,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坐上龙椅,接受山呼万岁的那一刹那,他看见了归京迟缓的抚远大将军章佳.阿桂。

乾隆眼神冷漠,扫过他头顶,将视线落在了一张年轻,但充满朝气的脸庞——富察.福长安。

帝国幼虎~

……

“前些日子,朕被一些尸位素餐的大臣们给蒙骗了。夷使招摇撞骗的套路,其实拙劣无比,漏洞百出。一切责任全在罪臣们。如今,这事过去了,空缺的各部堂官,朕和吏部已经拟定了人选。军机处酌情照办。”

“皇上圣明。”

“南方各省的紧急奏报堆满了朕的御案。福建西部、广东北部、江西南部暴雨成灾、洪水肆虐,云南的土司又开始蠢蠢欲动。伪吴逆贼更是连连攻取州县,绿营兵不能敌。只怕~”乾隆停顿了一会,平静说道,“只怕江西全省,此刻已经崩坏了。”

太和殿内,一片死寂。

突然,

一个声音响起。

“奴才愿立军令状——3年平吴。若不能,奴才甘愿一死以谢天恩。”

说话的正是阿桂,他表情坚毅。

于敏中没有动,稳如老龟。和珅用余光瞥了一眼老对手。

乾隆没有吭声,沉默。

这种不合常理的沉默,让殿内的压力陡然加剧。

……

“阿桂你在南方督师辛苦了,此事再议。”

“皇~”

“朕说了,再议!”乾隆陡然声音高了3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