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叛乱(二)

“此言大善!”刘义宣鼓掌大笑,“今番就叫刘诞小儿知道你叔叔还是你叔叔!”

在平原作战,所谓的迂回包抄什么都是很麻烦的,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的一个元帅在迂回包抄的时候在山里迷路了,好几天没走出来,结果被敌人以优势兵力干死了,伟大如拿破仑都会这样,那么中国的将领虽然不一定比他差,遇到的困难也差不多,迂回包抄需要借助丘陵地行走很远的路才可以。就这样,刘家叔侄二人同时想到了迂回,也同时安排了迂回。

正面战场依旧如火如荼杀得血肉横飞,就这样坚持了三天,到了第三天,两支迂回的队伍在芜湖碰到了一起。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两个人虽然没有仇恨,但是大家打了这么久,彼此之间死伤无数,没有仇也有了,最让人愤怒的就是,我们要偷袭你,你就老实的等我偷袭就好了嘛,干嘛也要偷袭我,跟人学变老猫跟人走变老狗懂不懂,不教训你一下就不知道马王爷三只眼。抱定这种心理,刘季之首先摘下马镫上悬挂的丈八长槊,双脚一踹马蹬,两腿夹紧马腹,胯下白龙马一马当先就冲了出去直取臧质,身后的五千精骑也不甘示弱,紧跟着排出了锋矢阵型,以刘季之为箭头硬生生的扎向臧质的一万军队。虽然人数少了一半,但是气势上并不输给对方,刘诞的人马有自己的骄傲,他们一向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强军,以一当十不成问题。在这里他们自动忽略了皇帝陛下直属的亲军和某位姓杨将领的部队,不是他们骄傲,实在是杨某人过分低调,以至于包括刘诞自己都忽略了这个比自己大了几岁的“文坛名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管怎么说,以一当十都不怕,何况以一当二,这支部队带着风带着闪电义无反顾的冲向敌阵,要把这些不开眼的军队撕成碎块。

骑兵对冲的时候速度是第一位的,正所谓先下手为强,在这一点上臧质的反应就慢了半拍,他也是大意了,万也没想到刘季之这么点人就敢硬冲自己的大队。等他反应过来就已经来不及了,仓促提枪应战,当啷一声,两个人一撞而过,臧质被差一点打落马下,刘季之呼啸而过,他身后的骑兵跟着也是冲杀而过,毫不留情的把臧质大军撕开了一个血口子。骑兵的战斗最害怕就是这样,一旦气势形成,那就锐不可当,而被撕开的口子就会无限制的扩大,仅仅过去了一刻钟,刘季之就把敌人撕成了两半,杀开了一条通路。那可是一万人,很多人看小说,动辄十几万几十万,那其实是不可能的,别的不知道,你上中学的时候,自己想想看,一个年级几百上千人做广播操那就多大一片,更何况是上万人,一个操场根本放不下的(打仗不是栽树,人和人之间是有距离的,不能按一个人一平方尺那样计算)。所以,看起来简单实际很困难,但是这很困难的事情还是被刘季之做到了。

刘季之杀穿了敌阵,看到面前再无一个站立的敌军,不由得神清气爽,举枪怒吼,身后的四千多人也跟着齐声怒吼,声震四野。刘季之拨马转身,划了一道弧线,再次从另一侧杀入了敌阵。

古代作战,最害怕的就是敌人从侧面后面进攻,因为他们好多人对于队列并不熟悉,都是些大字不识的农夫出身,好多人根本搞不清楚左右,为啥我们现在军训要花很长时间训练向左转向右转?因为行动一致真的太难了,几百人的阵列就很难,成千上万人有左转的有右转的,那肯定乱套了,我们的学生们可是从小体育课一直练出来的,比起古代士兵来强的不是一星半点还净出洋相了,何况是古代的士兵们。所以被人侧面攻击的时候根本无法转向或者说来不及转向,只能任人宰割。

虽然说臧质也是骑兵,也可以转向,但是那需要一个条件,就是脱离战斗,才能够让自己的部队奔跑起来在奔跑中调整方向,很明显,刘季之不配合,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变向,所以当臧质试图利用奔跑来变阵的时候,就彻底崩盘了,士兵们不明就里,以为是叫自己撤退,于是乎遭遇战变成了追击战,臧质的军队崩溃了。

等臧质反应过来,想要扭转局面的时候,败势已成,无力回天了,就这样,五千人(其实只剩下四千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像赶鸭子一样追着这一万人(或者,八千人?)一路砍杀,刘季之很会打仗,就和敌人不远不近的保持着距离,防止敌人反扑,就这样保持着无形的压力,一路压迫下去,让敌人不得不亡命奔逃,甚至为了逃命砍杀前边拦路的友军,一路追下去除了一开始的血战之外,基本上敌人都是死于自相残杀,刘季之就是跟着捡便宜,不断的干掉落单的敌军,就这样追了两天,刘季之并不累,他还保持着队形,该吃的时候吃,该睡的时候睡,天亮了接着追击,就这样两天也走了三天的路程(逃命当然比行军速度快多了)终于追着敌人来到了刘义宣的侧翼。(不是后方,因为后方是城市,而且,其实此时的刘义宣的后方也杀来了两支部队,杨荟的青州兵和沈庆之的洛州兵,只是还没有被发现)

臧质的人糊里糊涂的被追了回来,眼看着自家的大营,心说可算到家了,再也保持不了淡定,就连主将臧质都是热泪盈眶,终于不用做俘虏了,发一声喊,没命的冲向自家的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