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谦问:“要如何安置?”
江颂宜给萧秉宁使了个眼色。
萧秉宁道:“我通过江掌柜,从乌犁一位大商人手中买到一批粮食,过几日便会送到庭州,这批粮食用以在城外开设粥棚,每日一顿粥供给灾民吃喝。
另外,城外多荒地,趁着如今正是种地的时节,我想组织灾民在城外开荒种地,争取在十月入冬前种出一茬土豆供他们过冬,往年人口流失是庭州一大问题,若是能让这些人在庭州安家落户,熬过这个冬天,来年庭州定能发展起来。”
“开荒种地?”张祖谦忧虑道,“我不是没想过这个办法,可实施起来太难了,要安置灾民,得提供住处,开荒种地要提供农具,种子,肥料,在他们种出第一茬作物之前还得供给他们吃喝……庭州拿不出这么多东西。”
萧秉宁道:“老办法,让他们贷款安家种地,留在这儿开荒安家的吃喝住用我都可以先提供给他们,但他们得签订契约,分期一年到三年还给我,明日我会派人在城外用铁丝网圈出一块地,他们若是答应签订契约贷款就能留下来,若是不答应,便赶出去。
至于提供衣食住行,你不用担心,乌犁商人那儿有一种叫‘帐篷’的东西,一顶只要一两到三两银子,能住得下一家子,住在帐篷里,冬日也不至于冻死,农具种子肥料也都有,按照这个办法,若是管理得当,城外的空地能住得下八万到十万的灾民。”
张祖谦微微一愣:“八万到十万的灾民?”
“对,熬过旱灾,这八万到十万的灾民若是能有一半留下来,庭州便能跟以往大不相同。”萧秉宁道,“不过管理这些灾民可要耗费不少心力,到时候还需张大人出人出力,多多配合。”
张祖谦听得眼前一亮。
庭州因为苦寒,人口流失一直是个大问题。
城中常住的百姓本就只有一万多人,每年老的老死的死,加上稍微有点家底的都往温暖富裕的关内跑,城中许多大宅子空置到长蜘蛛网都没人住。
地广人稀,庭州每年的人口补充全靠流放来这里的罪奴。
张祖谦一直在担心,人口再这么流失下去,庭州迟早会成为一座废弃的城池。
若是如萧秉宁和江颂宜所言,能通过安置将城外的灾民留下来,那这次旱灾对于庭州来说不是灾难,而是福祉。
想到这里,张祖谦连忙起身,对江颂宜和萧秉宁弯腰拱手行了一礼:“若真能办成,我先在此谢过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