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幸运着陆的人,也很快被团团围住,形势异常危急。
面对早有准备的防守方,根本不需要什么高科技防空系统,只要普通武器就能给伞兵带来致命打击。
这一事件引起了不少军事强国的关注,尽管这是一次失败的案例,但它也为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如今的战场环境早已不同于二战时期,传统的伞兵作用大大削弱。
当年那种可以一次性投入数千乃至上万伞兵的壮观场景,如今基本无法再现。
近年来,关于伞兵这个兵种的争议不断增多,有人甚至调侃说它是个“跳下来就凉”的角色。
然而对于武器研发人员来说,最重要的仍然是如何提升伞兵的战斗力与生存率。
北极熊帝国此次失利的消息,不仅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在国际军工领域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国内多家兵工厂已经开始针对这次教训寻找新办法。
其中最受重视的方向,就是研发专门为空降部队设计的战斗车辆,旨在为伞兵提供更强的作战能力与保护。
这类军用战车可通过运输机或者大型直升机运送到指定位置,然后借助降落伞安全投放到地面。
它们不仅能有效弥补伞兵缺乏防护与火力支援的缺陷,还可以改善着陆后的推进条件。
事实上,我们国家对空降战车的研究已持续多年,目前研制出的型号全重仅9吨,却拥有可媲美坦克的战斗效能。
这类轻型步兵战车可以直接由大型运输机搭载,从高空丢落到地面,大幅增强了空降兵的综合作战实力。
与此同时,相关单位还围绕此类战术开发全新的武备系统。
不过在景熵眼里,这种方案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它无法像二战时期那样实现大范围、一次性快速兵力投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