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资深工程师通过研究小型无人战斗机推测出了景熵的战略布局:这款装备单体作战能力有限,但如果形成一定规模,便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有了这个铺垫,人们对这次新研发的重型直升机更加期待,但由于它尚未正式交付,相关技术仍处于保密状态,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能获得的信息也非常有限。
这让许多人觉得十分煎熬。
尤其是眼下暂无重大科研任务闲置下来的他们,更有闲心将目光聚焦于此。
甚至有部分人已经开始提交申请,希望能够调往125兵工厂。
就这样,行业内形成了一个奇怪现象:不少工程师主动表示希望加入125兵工厂。
近些年,在所有兵工厂中,风头最劲的非125兵工厂莫属。
尽管其他顶尖兵工厂近年也推出了不少高性能武器,尤其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一些显着成就,但与125兵工厂相比仍然逊色几分。
这些成就吸引了大量优秀工程师的关注,他们都希望能参与125兵工厂那些尖端项目的开发工作。
如今的125兵工厂,在同行眼中已然成为圣地般的存在。
之前可能瞧不上眼的单位,如今却令人高攀不起。
这种变化在过去极为罕见,毕竟这些工程师普遍级别很高,在各自领域颇具声望。
按照惯例,他们轻易不会申请调离现职单位,除非是由军宫楼特别指派。
通常这种调动只会发生在刚入职不久或者低级别的年轻科研人员身上,像这样成批的老工程师争相申请则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迫使军宫楼不得不高度重视这一情况。
显然,现在的125兵工厂已经成为业内最受青睐的地方之一。
景熵回家没多久便接到了来自军宫楼的电话。
目前125兵工厂整个实验基地全由景熵负责指挥,军宫楼对其意见格外看重。
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最终同意开放几个名额给外部人才。
首先提到125兵工厂,之前跟其他兵工厂关系搞得有点僵,特别是李雨燕,在论坛上说话太直白,毫不留情,结果让景熵这个当师傅的也跟着背了锅。
这次正好可以借机会缓和一下关系。
再说,125兵工厂的发展速度确实超出了景熵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