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顾修之也会因此而处于险境。那些抵制你的人知道了你有顾修之这个软肋,怎会不刻意针对他设计什么阴谋诡计呢?”
孟遇安把这话在心中翻来覆去咀嚼了好几遍,最终对顾修之说道:
“有些事,你若知道了,对你来说反而是种危险。”
顾修之马上接着孟遇安的话:“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做想的呢?遇安,我们以后别再谈这件事了,好吗?”
孟遇安无言点点头,二人今晚的对话也就到此结束。
半月之后,韩牧以及跟随他出现在襄阳城郊的朝臣们,皆以谋反罪名被尽数问斩。
孟遇安原想效仿朱棣诛尽方孝孺族人,但一念之仁让她没有对这些朝臣的家人痛下杀手。她免除了坐死之罪,将这些朝臣族中的青壮年男子流放交州,妇孺和年老者发回原籍,令她们自谋生计。
此案结束后,朝廷中再也没有了反对孟遇安的声音。
因涉案朝臣众多,一时朝中空虚,许多职位都没了人去做。孟遇安也就借着这个契机,将此前选秀中表现优异者安排在了这些位置上。
如此一来,官员中的女子数量又登上了一个新高。
恰于此时,之前在洛水之战中倒戈献城的裴献之来函自荐,希望能从地方官调任中央。
孟遇安在洛阳时,也曾有意了解过当地各项制度、以及大小官员的政绩。从获取到的信息来看,这个裴献之的为官能力还是不错的,只因他是汉人,才在北燕那里一直升不上去,多年下来仍是区区一个洛阳令。
孟遇安心中揣度,裴献之自以为有了从龙之功,想必也是把她当做了可攀附的大树,忠心程度应非泛泛。
因此,孟遇安调任裴献之入朝,晋其为度支尚书,令其掌管税赋财政事务。
裴献之蛰伏多年,终于等到了孟遇安这个伯乐,喜不自胜自不必说,还另外举荐了自己的一双儿女:
“小儿裴循,快满十六岁了,在洛阳当地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才子;小女裴嘉更是异于常人,都十七岁了总是不愿出嫁,一心只在研究历算测量方程之术,家里人总劝不动她。将军如有意,下官这一双儿女可供您驱使,也让她们长长见识。”
孟遇安应付道:“裴大人有心了。只是眼下逐级教育选官体系已成,过去的察举制也就不合时宜了。令郎令嫒可先入国子监学习一段时间,如真有天赋才能,我自会重用。”
裴献之不敢一次性提太多要求,他见孟遇安愿意收裴嘉裴循入国子监,也就心满意足地称谢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