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考虑的、要顾忌的障碍多如牛毛,孟遇安此时的步子还不能迈得太大。
不过第一步总是要先迈出去。
现在不敢动摇世家的教育霸权利益,可温水煮青蛙还是得先煮起来。星火只要能烧起来,看得到时就已经灭不掉了。
让阿禾做个试点,算是给底层男子开辟一个先河。以传播农业知识经验为媒介,在佃农群体里扫一扫盲,就是教育平等的开端。
那么底层女子呢?
孟遇安想到了谈素问。
之前孟遇安让谈素问在建业城中开设女医馆。这女医馆开倒是成功开起来了,但因为水平过关的女医数量有限,现已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
谈素问也向孟遇安提起过这个问题,申请经费培养更多女医。
但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便是愿意当医师的女子,普遍都是不识字的。
这也难怪,在这个时代能读书识字的女子,几乎都是世家里的夫人小姐,或是有脸面的丫鬟管事,她们是不可能去当女医的。
作为医师,能读懂医书、会写药方是最基础的能力,将目不识丁的女子培养为医师的难度和门槛实在太高了。
孟遇安想到,可以把扫盲和培养女医做成一条生产线。
对外标榜的大旗是培养女医,但内里悄悄给了女性受教育的机会。
孟遇安在谈素问的女医馆中设立了医学院,其中的基础课便是读书识字。
上医学院不需要交学费,主要由扬州刺史和丹阳郡守拨给开设医馆的钱供给,不够的部分从孟遇安自己的俸禄里出。
陆幼薇对于孟遇安的决策也是全力支持的,还自作主张划了陆家一部分田牧收入用于办学。
就这样,在一片静谧中,这个时代第一所对平民女子开放的学堂,在谈素问的女医馆中悄然诞生了。
虽然后汉班昭也曾于北宫开办女学,但学生均是后妃宫嫔,非草木之所能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