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聪明误

陆澄与贺玄卿交战一月有余,双方各有胜负,皆损失了一些兵力。

塘报传至建业,李存德急在心头:“都是我大祁的大好儿郎,却要折在这自相残杀之中。”

孟遇安所提的通过诏安来动摇陆澄后方军心的法子已被李允琛奏明了李存德,朝臣商讨之下均觉得可行。

但此计的重要前提在于,贺玄卿至少要有几次连续的捷报,才能让荆州附逆的官员觉得前程无望,从而放弃支持陆澄,转而接受诏安重返朝廷。

可眼下陆澄与贺玄卿互有胜负,双方都没有击败对方的十足把握,荆州官员觉得跟着陆澄有利可图,也就不会轻易倒戈。

中书令崔庆之进言道:“琅琊王在益州已有半年多了,据益州司马来报,琅琊王接朝廷指令,征召操练新军不辍,此时益州兵甲已足,或有一战之力。”

李允琛亦道:“儿臣也以为,可以让琅琊王奇袭荆州,即使不能根断其粮草补给,至少也可以让陆澄分兵来救,这样骠骑将军的胜算就大了。”

李存德抚须思忖,犹豫不决道:“各位爱卿言之有理,可允瑛毕竟年轻,也没有过领兵的经验,贸然让他突击荆州,不知他能否胜任。”

太极殿群臣争辩不下,不论是支持哪一方,皆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赞同者,云奇兵制胜,未必需要经验;反对者,称一击不成,反而陷入被动。

李存德听得烦了,让群臣散去,只留李允琛在侧。

“琛儿,你方才说允瑛奇袭荆州可以让陆澄分兵来救,可若陆澄早有准备,在荆州守株待兔,该当如何?允瑛是朕的儿子,他若有个三长两短,朕实在不忍。”

李允琛垂眸道:“父皇所虑甚是。允瑛也是儿臣的弟弟,儿臣也像父皇一样担心他的安危。”

他眼珠一转,试探道:“不如这样,只给贺玄卿传令,并向他说明情势局促所在,让贺玄卿自行决定需不需要允瑛襄助。”

李存德思索之后,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朝廷远在建业,不知前线详细底细,岂有仅凭塘报只言片语就遥定战略大计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具体怎样做,就看贺玄卿自己了。”

李允琛回到勤政殿后,立即着令孟遇安向中书省传旨,发六百里急报往淮阴前线。

贺玄卿布置的防线从淮阴连至合肥,将京畿建业完全保护了起来。

这样做虽然可以保证建业绝不会被陆澄攻占,但另一方面也使贺玄卿被迫承接陆澄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贺玄卿领兵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