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听了一番幽州有名的老工匠。

老工匠们在幽州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对于一些实际的建筑和水利问题,往往有着独到的见解。

苏怀月来到一位老工匠的家中,老工匠正坐在院子里修理农具。

院子里堆满了各种工具和木材,老工匠的双手布满老茧,粗糙而有力。

她礼貌地向老工匠问好,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却又充满尊敬:“大爷,打扰您了。”

然后从怀里掏出记录着问题的纸张,恭敬地递到老工匠面前。

老工匠放下手中的农具,用粗糙的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接过纸张,眯着眼睛看了起来。苏怀月在一旁紧张地等待着,不时地补充一些问题的背景和自己的理解:“大爷,您看,我在这古籍里看到这个地方,不太明白它的意思,您经验丰富,能不能帮我看看。”

老工匠听完后,用粗糙的手指点了点纸张,缓缓说道:“姑娘,你问的这个问题,我以前也遇到过。当年我们修村里的那口水井的时候,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

老工匠耐心地讲述着自己的经验,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岁月的沧桑。

苏怀月则认真地听着,不时地提出一些疑问。

从老工匠家出来后,苏怀月的脑海里又多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她迫不及待地回到藏书阁,想要把这些新的想法与古籍中的知识相结合。

月色如水,洒在院子里,给整个世界蒙上了一层银纱。

苏怀月拿着一叠古籍和记录着问题的纸张回到卫宅。

卫彻也不知是刚好经过还是等了已久,看到她回来,散去一身疲惫迎上来,“有什么收货吗?”

苏怀月将古籍和纸张放在桌上,一脸疲惫但又充满期待地说:“卫彻,我在查阅古籍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难题,想和你一起讨论讨论。”

卫彻看着她疲惫的面容,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但是知道她不弄明白是不会罢休的,便和她一起坐在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