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客机背后的利益

关于巴航工的讨论毕竟只能算节外生枝,因此没过多久,三人之间的话题就又回到了沪飞的那条大飞机生产线上面。

“无论如何,沪飞的总装线和生产线都要尽量维持下去,这是上面定下来的主基调。”

丁高恒的这句话让旁边的杜义山长舒了一口气。

在后者看来,如果高层方面都希望保下沪飞的大飞机生产能力,那至少在这方面应该没什么值得担心的了,最多就是顶着亏损继续生产,或者转产一些不那么先进的型号练手而已。

当年最困难的时候,航空工业的各个制造厂基本也都是这么熬过来的。

但对于知道后续剧情的常浩南来说却不然。

他可太知道某些人在阳奉阴违方面的能耐了。

华夏的民航市场,是几千架干线飞机的规模。

并且为了保证安全,华夏的航空公司,尤其是客运航线几乎不会运营机龄太长的旧飞机。

所以这还是个每隔8-10年就会强制刷新一次的市场。

而对外采购飞机,无论是波音还是空客,后面都隐藏着巨大的利益链条。

别的不说,这两家公司每年砸进来的公关费用就有十位数的规模。

一旦华夏能够自己制造客机,尤其是主力干线客机。

即便客机设计还是国外的,即便这个型号不是那么先进,华夏的民航市场也肯定会首先使用由自己生产的飞机。

就像过去几年中采购的那些md82,以及原计划在未来采购的md90一样。

这样一来,留给其它公司“自由竞争”的空间就会变小。

同时也意味着,留给那些买办们的“利润空间”会随之变小。

而这是那些人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在破坏自主航空工业发展这件事情上面,内部的敌人甚至比外部的敌人要更加积极。

他们绝不可能因为上面定下来的基调就选择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