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莱特湾海战

(八)战列舰、巡洋舰

1. 美国:

- 衣阿华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 吨,满载排水量 吨,舰长 270.4 米,舰宽 32.92 米,吃水 10.8 米。动力为 4 台蒸汽轮机,总功率 马力,航速 33 节。装备 9 门 406 毫米三联装主炮,射程可达 米,此外还装备有 20 门 127 毫米双联装副炮、80 门 40 毫米高射炮、49 门 20 毫米高射炮等衣阿华级战列舰舰莱特湾战役役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火力,在海战中对日军舰艇进行远距离轰击,其高航速也使其能够迅速机动,参与不同方向的作战。

- 新奥尔良级巡洋舰:标准排水量 吨,满载排水量 吨,舰长 179.2 米,舰宽 18.8 米,吃水 7.2 米。动力为 4 台蒸汽轮机,总功率 马力,航速 32.7 节。装备 9 门 203 毫米主炮、8 门 127 毫米高射炮等。新奥尔良级巡洋舰在为航母护航、对海攻击和支援登陆作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 203 毫米主炮具有较强的对海和对岸攻击能力。

2. 日本:

- 大和号战列舰:标准排水量 吨,满载排水量 吨,舰长 263 米,舰宽 38.9 米,吃水 10.4 米。动力为 4 台蒸汽轮机,总功率 马力,航速 27 节。主要武器为 9 门 460 毫米三联装主炮,射程可达 米,此外还装备有 12 门 155 毫米三联装副炮、12 门 127 毫米双联装高射炮等大量中小口径火炮。大和号是日本海军的象征,在莱特湾战役中作为栗田舰队的核心力量,但由于作战计划和指挥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强大的火力优势。

- 妙高号重巡洋舰:标准排水量 吨,满载排水量 吨,舰长 201.7 米,舰宽 20.2 米,吃水 6.32 米。动力为 4 台蒸汽轮机,总功率 马力,航速35.5节。装备10门203毫米主炮、8门127毫米高射炮等。妙高号重巡洋舰在日军舰队中承担火力支援和护航等任务,在海战中利用其203毫米主炮对美军舰艇实施攻击,但在面对美军优势火力和战术时,遭受重创。

三、兵力分析

(一)日本

日本联合舰队在莱特湾战役中投入了包括 4 艘航空母舰、9 艘战列舰、19 艘巡洋舰、34 艘驱逐舰在内的 64 艘大型舰艇,此外还有约 200 艘小型舰艇。作战飞机约 500 架,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约 30 万人参与菲律宾地区的防御,其中在莱特岛及其周边地区部署了相当数量的部队。然而,日本的兵力虽然看似庞大,但存在诸多问题,如舰艇老旧、飞行员素质参差不齐、陆军和海军协同不畅等。

(二)美国

美国方面,海军投入了 17 艘航空母舰(其中 12 艘为埃塞克斯级大型航母、5 艘为独立级轻型航母)、18 艘战列舰、24 艘巡洋舰、141 艘驱逐舰等约 800 艘舰艇。作战飞机约 1500 架。陆军和陆战队约 20 万人参与莱特岛登陆作战。美军兵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优势,舰艇大多较新,装备先进,且海空协同训练有素,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经过多次实战锻炼,作战能力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战法分析

(一)日本

1. 分兵诱敌与钳形攻击

- 日本采用“捷 1 号”作战计划,分兵多路试图对美军形成钳形攻击。小泽治三郎率领的北方航母舰队作为诱饵,吸引美军哈尔西舰队离开莱特湾海域,为栗田健男的中央舰队和西村祥治、志摩清英的南方舰队创造进攻莱特湾内美军登陆部队的机会。这种战法旨在利用美军急于消灭日本航母的心理,打乱美军的防御部署。

- 在实际作战中,分兵行动需要各舰队之间精确的时间配合和情报传递。但日军在通信和协同方面存在不足,各舰队行动难以达到理想的协调状态,增加了作战的风险。

2. 夜战与近战战术

- 日军在海战中计划利用夜战优势,尤其是栗田舰队。日本海军在夜战训练和战术方面有一定的传统,他们希望在夜间利用自身舰艇的火炮和鱼雷优势,接近美军舰艇进行攻击。在苏里高海峡方向,西村舰队也企图趁夜突破美军防线。日军舰艇的光学设备和鱼雷技术在夜战中有一定的发挥空间。

- 近战方面,日军计划在冲入莱特湾后,与美军登陆部队和支援舰艇进行近距离战斗,发挥战列舰和巡洋舰的大口径火炮威力,同时避免美军舰载机的远距离攻击。但这种战术对情报准确性和舰队行动的隐蔽性要求极高,一旦被美军提前发现并应对,日军将陷入被动。

(二)美国

1. 海空一体作战与登陆作战配合

- 美军在莱特湾战役中充分发挥海空一体作战优势。在登陆前,航母舰载机和陆基飞机对莱特岛及周边海域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削弱日军的防御力量,包括海岸防御工事、机场、舰艇等目标。同时,利用舰载机侦察日军舰队动向,为海军舰艇提供预警和目标信息。

- 在登陆作战过程中,海军舰艇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压制日军岸上防御火力。战列舰和巡洋舰的大口径舰炮对日军海岸工事进行远距离轰击,驱逐舰则在近岸区域为登陆艇提供掩护,防止日军的反击。登陆部队在海空火力支援下逐步建立滩头阵地,并向岛内推进。

2. 区域防御与机动反击

- 美军针对日军可能的多路进攻,采取了区域防御策略。金凯德的第七舰队负责莱特湾内的防御,重点守护登陆部队和补给船只。哈尔西的第三舰队则在更广阔的海域巡逻和警戒,准备应对来自外部的日军舰队威胁。当发现日军小泽舰队后,哈尔西果断率领部分舰队进行追击,同时保持对其他方向的警惕。

- 在面对日军的攻击时,美军舰艇保持机动,利用雷达等先进设备提前发现日军,通过灵活的机动规避日军的鱼雷攻击,并利用自身的火炮优势在合适的距离上对日军进行反击。在苏里高海峡海战中,美军巧妙地布置防线,利用驱逐舰和鱼雷艇的鱼雷攻击,配合巡洋舰和战列舰的炮火,成功击退日军。

五、损失人员和装备对比

(一)日本

1. 人员损失:日本在莱特湾战役中伤亡惨重,约 1 万人阵亡,包括大量舰艇官兵和飞行员。陆军在莱特岛的防御作战中也遭受重大损失,随着战役的推进,日军在补给困难、被美军分割包围的情况下,战斗力逐渐下降,大量士兵因饥饿、疾病和战斗伤亡。

2. 装备损失:日本损失了 4 艘航空母舰、3 艘战列舰、10 艘巡洋舰、11 艘驱逐舰等大量舰艇。作战飞机损失约 200 架。航母的损失使日本海军的空中作战能力进一步削弱,战列舰和巡洋舰等主力舰艇的沉没严重打击了日本海军的实力,使其在后续的海战中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二)美国

1. 人员损失:美军在莱特湾战役中的人员损失相对较小,约 3000 人阵亡。这得益于美军的海空优势和有效的防御措施,在减少自身伤亡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装备损失:美国损失了 3 艘航空母舰(2 艘轻型航母、1 艘护航航母)、2 艘驱逐舰、1 艘护卫舰等舰艇。作战飞机约 100 架。尽管有一定损失,但美军凭借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能够迅速补充舰艇和飞机,维持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优势。

六、双方主要指挥人员和参战将领

(一)日本

1. 丰田副武: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负责整个莱特湾战役的战略指导。他制定了“捷号”作战计划,但由于日军整体实力的劣势和作战计划的复杂性,在战役实施过程中难以有效协调各舰队行动,导致作战效果不佳。

2. 栗田健男:率领中央舰队,担任从圣贝纳迪诺海峡进攻莱特湾的重要任务。在战役中,他的舰队经历了激烈战斗,虽然有机会对莱特湾内的美军造成重大打击,但由于多种因素,最终未能达成战略目标。

3. 小泽治三郎:指挥北方舰队,以航母为诱饵执行吸引美军主力的任务。他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吸引了哈尔西舰队,但由于日本航母舰载机数量和质量的下降,自身也遭受了严重损失。

小主,

4. 西村祥治和志摩清英:分别率领南方舰队从苏里高海峡进攻。西村祥治在苏里高海峡海战中遭受惨败,他的舰队几乎被全歼。志摩清英的舰队在与美军接触后也被迫撤退。

(二)美国

1. 麦克阿瑟:负责指挥陆军和陆战队的登陆作战,是莱特岛登陆行动的核心指挥官。他对菲律宾有着特殊的战略意图,希望通过此次战役重新夺回菲律宾,恢复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在战役中,他成功组织了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推动了战役的顺利进行。

2. 哈尔西:指挥第三舰队,负责掩护登陆部队和攻击日军舰队。他在战役中积极寻找日军主力作战,在发现小泽舰队后迅速追击,但这也导致莱特湾内防御出现短暂空虚,不过最终美军还是成功应对了日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