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公孙丽:丽愿自荐枕席之间

“不够。”

“不反秦只是释放公孙将军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张机直视着公孙丽浅褐色的眼眸,与之对视着,丝毫不为那双浅褐色美眸之中的柔弱所动摇,阐述着一个事实:“公孙姑娘你要明白一件事,不是公孙将军不反秦,秦国就应该释放他。而是公孙将军不反秦,秦国才会考虑释放他。”

“丽会说服祖父,劝降那些至今不愿降秦的卫国旧臣。”

张机依旧摇着头:“不错的条件,但还不够。”

“秦国有着当世顶尖的文武,文有文信侯相邦吕不韦,武有王、蒙、麃三位上将军,卫国旧臣的归降不过是锦上添花,哪怕不降也对秦国没有任何影响。”

“不,秦国需要。”

从小自由出入卫君宫殿和大将军府等地的公孙丽耳濡目染之下,明白的事情很多,比如秦国当前最稀缺的东西。

“士子!”

张机瞳孔微眯,他感觉自己似乎有些低估了公孙丽的智慧。

也许最初的公孙丽还抱有些天真的思想,但些许小错误却难以掩盖她的聪慧。

犹如秦国曾经的野蛮,以及法治与儒家内部众多派别教义的冲突,儒不入秦成为了儒家没有官宣却几乎没有人敢违反的规则。

直到昭襄王时,荀子入秦,才算初步打破了秦国与儒家之间的坚冰,而大秦学宫的建设则是进一步的破冰行为。

饶是如此,儒家与秦国的来往,依旧不算多,哪怕是韩国之中的儒家士子都远远多于秦国的。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秦国历来重视士子,给予外来士子的待遇十分优厚。

国外的士子入秦,在进入秦国边境时经过检查后确认了士子身份,经过秦国国内任何一座村舍,都能免费吃住,在进入咸阳后更是可以入住秦国为士子们准备的馆舍之中,等待国君召见或是官吏考核。

饶是如此,秦国依旧匮乏士人,以至于秦国的武将们不得不学习处理政务,以武将的身份负责一些要地的军政事务。

例如,秦国的内史向来便是由武将来担任。

名义上是拱卫国都,但又何尝不是匮乏士人而导致的无奈之举。

此次秦国之所以没有在合纵联军败北后对韩、魏等国动手,也是受限于这个原因。

秦国大可以趁此侵占赵、韩、魏、楚大片土地,但却无法派遣足够的文臣来治理地方,能够上马治军下马治政的武人太少了。

所以公孙丽的条件的确说到了张机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