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下来,司马懿算是摸清了一些这位新魏王的心思。
或许是曹操在世的时候,曹丕被打压的太狠,以至于曹丕对于曹操生前的一些做法,有着极强的逆反心理。
无论是人事任命,还是内政外事,曹丕都在想方设法对曹操的政策改头换面,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倚重的官员人选上。
司马懿最初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曹丕会对曹氏夏侯氏的人那么抵触,按道理魏国以曹氏宗族立国,曹氏夏侯氏应该是魏国最中坚的力量才对,但为何曹丕的所做所为,都是在排挤曹氏宗族大臣,这不是自断股肱的行为吗?
虽然说最初时候很多曹氏夏侯氏在世子之争中偏向于曹植,但现在曹丕已经上位,而且曹植有着曾经叛逃曹氏的污点,怎么看也对曹丕构不成威胁了吧?
后来司马懿想了又想,觉得最有可能的答案,不是在于曹植,而是在曹昂身上。
曹昂尚且在世,而且受了晋国册封,在朝鲜半岛有领地的事情,在魏国已经不是什么公开的秘密,司马懿认为,这种举动在谋略上,很像攻城中的围三缺一,是凶虎赤裸裸的阳谋。
凶虎这种做法,等于是在晋魏两国之间,故意留下了一道可以沟通的桥梁,暗示将来两国可以有和平解决的可能。
这对于魏国的官员人心向背,有着极为可怕的影响,先前在魏国强势的时候,这些见风使舵的官员们也许还会抱着魏国这颗大树不放,但如今魏国显然是处于守势,翻盘的希望虽然不能说没有,但很多人已经丧失了信心。
先前邺城之战的时候,大部分冀州士族就已经趁机反叛了曹氏,到最后夏侯惇甚至都来不及镇压了,要不是晋军打下邺城的速度太快,司马懿甚至觉得,很多颍川派也会趁机投降过去。
如今晋国又对吴国发动了灭国之战,若是吴国被灭,司马懿不敢想象如今魏国之内,有多少人会向凶虎暗通款曲。
将来随着晋国日发强盛,这种隐患会不会在某一天突然爆发出来,其表现形式,会不会是曹魏某些官员以跟随曹昂这个真正的曹氏继承人,出卖曹丕和魏国,投降凶虎?
要知道,曹操在世的时候,本着重才不重德的做法,聚敛了很多相当有才干的官员,但这些人虽有才能,但道德下限却很低,很多人都是见风使舵的好手,他们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是可以将其凌驾在魏国之上的。
所以司马懿倒是能够了理解曹丕的做法,其登位不久,就要面对晋国施加的巨大压力,身边还没有几个能够相信的人,必然非常迫切想要换上自己的心腹。
而陈群显然是趁机得到了曹丕的信任,推出了九品中正制这种冠冕堂皇给曹魏朝堂换血的做法,而且这时机选的非常好,正好是魏国受禅位代汉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百官皆只能有一个声音,谁也不会不长眼去唱反调。
而九品中正制的提出,同时借用又助长了禅位之势,官员之中即使有几个明白人,也断不敢此时站出来拿自己脑袋冒险。
不过司马懿发现,似乎自己这个顾命大臣,也被排除出了曹丕的核心圈子了,对此司马懿心中其实是颇有微词的,自己这几年他为了曹氏可以说鞠躬尽瘁,却一直饱受猜疑,过得战战兢兢,好不容易曹操死前给自己了一个说法,结果到头来就换来了这个局面?
此时的司马懿毕竟只有二十多岁,虽然行事老成持重,但他的内心,尚还保留了不少年轻气盛的血气,如今冷眼看着自己被边缘化,也是心中涌起了一股不平来,自己当初还不如拒绝出仕,甚至转投晋国算了!
想到这里,司马懿倒有些羡慕起陈群来,曹魏官员之中,司马懿其实对陈群佩服程度,还胜于钟繇,无他,陈群此人嗅觉灵敏,太会站队了。
当初刘备在徐州的时候,陈群就看出刘备无法压制徐州士族,毅然叛离投了曹操,之后在曹操手下依靠娶荀彧的女儿混入颍川派的核心圈子,在荀彧失势的时候又果断和荀彧切割,其地位竟然一直相当之稳。
而虽然陈群没有成为顾命大臣,但能够留守许都,显然是得到了曹操相当程度的信任。
并且在从关羽攻打许都到魏吴邺城之战中间的这两年里,包括魏讽之内的多名曹魏官员在关中司隶地区发生了数场反乱,给魏国后方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彼时曹操在邺城坐镇,于是后方的平定便交给了陈群,陈群也是不负所托,很漂亮的就将叛乱镇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