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涓滴经济学

可……

冯景抬起头,看向微笑着的官家。

他还是不能下定决心。

因为,离开官家是容易,但再想回来,怕就难了。

于是,他委屈巴巴的道:“大家……臣……臣若离开了……臣担心其他人不知道大家的喜好……伺候不好大家啊……”

赵煦听着,笑道:“汝自己仔细考虑吧!”

“要不要去,就看汝了!”

“总之,尽快答复朕!”

“若是晚了,朕就要差其他人去喽!”

这宫里面旁的可能会缺,但从来不缺想进步的内臣。

……

当天下午,福宁殿漏刻小人,敲响了申时的小鼓时,赵煦已是洗漱好,换上了轻便的便服,在冯景的服侍下,带着各种渔具,到了后苑的内池沼。

他到的时候,蒲宗孟与崔台符已奉旨在这里等了他许久了。

见到赵煦的仪仗来到,两人连忙上前恭迎。

“臣等恭问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叫两位爱卿久等了!”赵煦摆摆手道:“都起来吧!”

说着他就让冯景将今日准备好的钓具,拿了过来。

今日的钓具,不同于过去。

没有鱼饵,也没有准备窝料,只有三杆怪模怪样的钓竿。

赵煦让冯景将钓具分发给两人,然后就拿起自己的钓竿,熟练的拨弄了一下钓轮,然后将一个用金属铁片打造而成的类似小鱼一样的钓钩绑在了鱼线上。

“来来来……”

“两位爱卿,今日且与朕来学一番姜太公钓鱼!”

他熟练的拿着钓具,走到码头上,然后将之抛出去。

然后回忆着在现代路亚时的经验,操纵着钓竿,模仿着小鱼在水中的游动的样子。

却是前些时日,赵煦在这内池沼钓鱼的时候,发现了这内池沼内,有不少肉食性的鱼类在猎食。

这就让赵煦找到了自己空军的原因——定是这内池沼内的胡子鲶(黄河鲶鱼)、牛尾巴(黄河拟鲿)、黄河鳜鱼等物,将他的鱼吓跑了或者吃掉了!

这能忍吗?

不能啊!

于是,赵煦命沈括派了几个能工巧匠,按照他的要求,打造出来路亚钓具。

就是要给这内池沼中那些不识好歹,不知死活的鱼一点颜色看看!

赵煦就不信了!

这内池沼的鱼,还能翻天不成?

蒲宗孟和崔台符,却都有些诧异,这种不用真饵,靠假饵来骗鱼的钓法,真的能钓上鱼?

但他们还是学着赵煦的样子,开始将钓线抛入水中,一拉一扯的拙劣的模仿起来。

赵煦慢慢的转动着钓轮,一边看着水面的动静,一边对着站在自己身侧的两位大臣说道:“朕今日请两位爱卿入宫,却是有事情,要请两位爱卿帮朕办一下……”

蒲宗孟和崔台符连忙在第一时间就答道:“臣等恭问德音教诲!”

“是这样的……”赵煦笑着将钓线收回,这一次没有上钩。

但不要紧,路亚么,玩的就是技术!

而在这个方面,赵煦有信心!

毕竟,无论蒲宗孟还是崔台符,都不可能玩过路亚。

“蒲相公……”赵煦一边重新抛竿,一边说道:“朕想请相公写一篇文章……”

蒲宗孟立刻躬身,面朝赵煦:“臣恭听德音指挥……”

赵煦慢悠悠的说道:“自古士大夫以安贫乐道为上……”

“这固然无错……”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如此,已故的司马温公亦如此……朕是很钦佩的!”

说到这里,赵煦微微昂首。

司马光在洛阳的独乐园与叠石山庄,在其死后本来要变卖的。

但被赵煦阻止了。

他以天子的身份下诏,赐钱十万贯,将独乐园与叠石山庄都收为官物,并要求洛阳官府派人妥善保护。

这就是打算将之在将来,时机合适的时候,改造成博物馆、纪念馆。

然后卖门票或者玩免费参观,但卖司马光纪念品回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赵煦想来,司马光的故居和陈列着包括资治通鉴原稿在内的博物馆。

文人士大夫们肯定是想要参观参观,感受一下司马光的人格魅力的。

这样一个圣地,门票卖个一百钱或者一个司马光砸缸一类的文娱纪念品卖个几十贯,应该是不贵的。

而即使如此,司马光其他在洛阳的产业,也依旧变卖了数万贯。

加上赵煦赐的钱以及赐给司马光的丧事费用。

这就是二十余万贯的巨款。

司马康拿着这些钱,在其家乡遵照司马光生前遗嘱,买了数千亩的良田,并由范祖禹等人执行司马光遗愿,分与涑水本地百余户贫民,建立了一个糅杂了井田制和大宋时代特色的义庄组织的乡村社会。

必须要说,司马光的这些钱,都是合法的。

他从未贪污过任何公款,也未收过任何贿赂、好处。

就连资治通鉴书局的公使钱,他也都是全部用在了修书和书局工作人员的福利上。

在私德上,他无懈可击!

他的全部产业,包括独乐园、叠石山庄在内的资产,都是他的俸禄、贴职钱、职田收入、食邑收入等等大宋高级官员福利以及历代赏赐所购置。

从这,就可以知道,大宋朝的文臣日子有多舒服了!

哪怕不贪不拿,只要和司马光一样勤俭持家,不去搞那些乱七八糟的奢侈享受。

一个待制大臣,是可以在二十年中,攒下至少二十万贯的资产!

便是基层的选人,恐怕也能攒下上万贯的资产。

奈何……

没几个司马光!

大部分人,都在争相过着奢靡的纸醉金迷一般的生活。

就拿蒲宗孟来说吧……

这位宰相拜相以来,就起码花了数万贯的钱,用于购置家具、装扮家宅,雇佣下人和歌女、姬妾。

是的!

大宋朝的几乎所有下人、仆人。

都是有契书的。

包括侍妾,也是如此!

像是包绶的生母孙氏,就是包拯的侍妾。

她和包拯签的就是侍妾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