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他们还要堵塞决口,阻止更多的河水涌入已经泛滥的区域。
这些措施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极大地减缓了湘军的行军速度。
10月7日,刘锦堂率领着马队沿着小路终于抵达了一线喀喇沙尔。
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城池已经被洪水吞噬,官署和民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片汪洋。
城郊十里之外,沿途的民舍都被烧毁,民众也不知去向,显然是在马明的裹胁下逃亡了。
此时,当地只剩下土尔扈特蒙古人在游牧,他们对革命军表示了支持,并帮助刘锦堂的部队渡过了哈尔哈阿满沟。
湘军继续前进,最终抵达了库尔勒,但这里同样是一座空城。
董福祥感叹道:“逆匪坚壁清野,大军无粮可觅,如何追敌?”面对这样的困境,刘锦棠沉思了半晌,他知道兵贵神速,不能让马明再次逃脱。
于是,他果断下令,决定快马加鞭追击叛军。
刘锦棠命令董福祥、黄万鹏、谭拔萃、陶生林四人从各自军中挑选出精锐士兵数百人,合计三千人,每人携带六日的口粮,直奔库车进行截击。
这支精锐部队的任务是迅速追上叛军,阻止他们继续逃窜。
同时,罗长祜和余虎恩则负责督率后队的各营,他们要在行军途中掘地寻粮,筹集足够的粮资,以便后续部队能够迅速跟进。
湘军众将经过一日的疾驰,终于抵达了名为达雅尔的村庄。
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心中一紧,村堡上升起的狼烟滚滚,火光映照着天空,一片战争的疮痍。
他们迅速询问了当地的难民,得知马明已经离开三天,这个消息让刘锦棠心中大喜,因为他们终于追上了叛军的踪迹。
两昼夜的疾驰,湘军奔袭了三百里,最终追至洋萨尔。
在那里,他们望见了叛军断后的大将余龙。
为了阻止革命军的追击,余龙在村寨内修筑了三座坚固的堡垒,每座堡垒高数丈,宽十多丈,固若金汤。
尽管刘锦棠没有携带攻城的重火炮,但他并未因此感到慌张。
经过冷静的分析,他决定集中所有力量,攻打一点,给叛军以迎头痛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