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姓(guài)
- 起源:一是据《春秋元命苞》记载,古有司怪之官主卜,其后人以官为姓,称怪姓;二是相传为炎帝之臣怪义之后。
- 变迁:从古代传承至今,虽一直是罕见姓氏,但历经各朝代仍有延续。
- 分布:主要分布在北京,以及内蒙古喀喇沁旗、湖南衡阳等地,人口较少。
活姓(huó)
- 起源: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贵胄后裔,以地名为氏;源于满族,出自古女真族托活络部族,以部族名称为氏;源于锡伯族,出自古锡伯族博活罗部族,以部族名称为氏。
- 变迁:从商王朝时期开始,历经各朝代,随着民族融合和迁徙不断发展,清朝中叶后满族、锡伯族相关部族改汉姓,使活姓有所扩充。
- 分布:现为汉族姓氏,分布较分散,在北京可能有少量分布,在山西大同也有分布。
死姓(sǐ)
- 起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氏部族,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
- 变迁: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融入汉族,隋唐后部分族人改为思氏、肆氏等,但死姓仍有传承。
- 分布:仅在今河南省的洛阳市、开封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市、浙江余姚等地区有零星分布,在北京人数极少。
母姓(mǔ)
- 起源:主要源自妫姓、田姓,由复姓胡母而来。也有说法称或为毋姓所改,仡佬族之母姓,乃古句町国之后裔。
- 变迁:早期生活在山东,汉唐间在山东东部形成望族,后因战乱、仕宦、移民等原因扩散到全国各地。
- 分布:在北京有分布,在四川、云南、内蒙古等多地也均有分布。
儿姓(ér)
- 起源:源自周武王之子伯禽封地鲁国,鲁国被秦将白起灭掉后,子孙以国名“鲁”为姓,部分人念作“er”,便有了儿姓。
- 变迁:从春秋战国时期起源后,不断传承,随着历史上的人口流动等逐渐分布开来。
- 分布: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等地,在北京有少量分布。
姓姓(xìng)
- 起源:较为罕见,关于其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可能源于春秋时期蔡国大夫祭仲,他又称祭足,其后人有以“祭”为姓,后讹为“姓”姓;还有说法是古代有姓和氏之分,部分人以“姓”为氏,形成姓姓。
- 变迁:历史上一直是非常罕见的姓氏,历经各朝代,人数始终较少,但一直有传承。
- 分布:分布极为稀少且分散,在北京可能有极个别存在。
一姓(yī)
- 起源:一是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的缔造者成汤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二是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一那娄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 变迁:从古代起源后,随着历史发展,鲜卑族一那娄氏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后融入汉族,一姓也不断传承下来。
- 分布:分布较分散,在北京等地可能有少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