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局势彻底平定,王子秀走上了越王的宝座,令俱酒这个当爹的压力山大。
儿子都称王了,和自己平起平坐了。俱酒觉得自己要深刻反思,找找自己的原因,这么多年来有没有认真工作?
既然楚魏齐韩之类的诸侯铁了心要与汉国一争天下,那趁早不趁晚,先下手为强!
与此同时,楚、齐、魏、韩大军一起向韩国的成皋之地集结,准备发起对函谷关的进攻。
太行军斗孟雄也回报,韩国正在加紧对上党民众的搜刮,组织了大批粮草军辎向太行山下运输。
韩国也知道太行山上的上党、平阳等地已经被汉国重重包围,不会长久。因此不仅对民众搜刮十分酷烈,更开始大规模迁移民众,试图将上党地区的人口优势全部转移至山下。
战国时期,人口也是宝贵的战略资源,诸侯之间主要围绕土地和人口开展争夺。
若攻下一地,不宜长时间驻守,将人口迁走也是常规操作。
韩国此举,意在将太行山上的上党郡完全淘空,即使汉国拿下上党,也只剩一个人口稀少、土地荒芜的无人区,于国家实力增长毫无益处。
这样一来汉国当然不答应了,到口的鸭子哪能让再飞走了?
此外,上党之民安土重迁,不愿离开乡土桑梓,反抗意志也十分坚决。韩国少不得动用强势手段,杀一儆百,殊不知这样一来,更激起了民愤。
一些地方父老遂悄悄与太行军接触,表示上党本是晋国故土,汉王既是晋国冢子,又是汉国诸侯,理当接手上党,解民水火。
汉王一看韩国执意对抗到底,上党民意也有利于自己,于是迅速下令:夺取河内,占据野王,彻底将韩国国土截为两段。
一声令下,镇北将军庆载东出轵关,安东将军带佗西出朝歌,虎痴将军斗孟雄南出太行,三路大军兵锋直指韩国的野王城。
之前,汉军已经对野王形成了“卡脖子”之势,只是因为形势需要而没有贸然下手。
河内之战,打得毫无悬念。韩国对此也早有心理准备,既然铁了心要联合诸侯攻汉,那么丢失野王,乃至丢失太行山上的国土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暴鸢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便率军退过大河,将野王城拱手送出,汉国完全控制了河内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