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冥作为吴起的亲传弟子,特别擅长对军阵的研究,所部人马对于布阵方面十分精通,各队之间配合默契,短时间内就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军阵队形。
同时苗冥还得到了一支对付骑兵经验十分老到的军队,那就是中山狐哀训练出来的、由三尺风率领的“斩蹄军”。
此次大战开始,因为中山军前期伤亡太大,理论上讲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狐哀北来之后,虽然对军队进行了收拢与整编,有了一定的起色,但吴起在排兵布阵的时候,仍然将他们排除在外,没有考虑。
狐哀闻讯之后,几次三番向吴起请战,甚至将汉王都动用了。吴起考虑再三,只启用了三尺风的“斩蹄军”,并命其听从苗冥的指挥。
苗冥鉴于自己所部防卫能力弱一些,独立的墙盾与盾车显然没法比。因此经过一番考虑,结合三尺风斩蹄军的战法,制定了“盾阵战法”,专门对付七溪骑兵。
盾阵以五十人为一小队,其中两人一面旁牌,五面旁牌共十人,负责正面对抗敌军骑兵的射击和冲击。
旁牌后面,配备二十名弓弩手,二十名长斧或长枪手,十名刀手。弓弩手负责远距离攻击骑兵,长斧手和长枪手则负责攻击闯入阵中的骑兵,而刀手则负责本阵的安全。
盾阵与盾阵之间并不合围,而是留有一定空隙,可容一骑通过。
但,骑兵入阵之后却不是长驱直入。盾阵每一排之间是错缝排列。第一排的缺口,正对的是第二排的盾面;以此类推,层层叠叠。
当骑兵进入阵中之后,他的速度性就慢慢被消解,越来越慢,越来越慢,最后成为待宰的羔羊。
可以说,从布阵之初,苗冥的理念就与靖家孚不一样。
靖家孚是千方百计要顶住,不放任何敌人冲过防线,是一种硬碰硬的打法。如同治水中的“堵”,当作战目标达成之后,效果非常明显,但所承受的压力也非常大。
而苗冥则是放开一定的缺口,诱敌深入的打法。如同治水中的“疏”,虽然正面承压较小,但却冒着一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