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架势来看,这位俨然是今日辩论的主持人,也就是稷下学宫的主事者——学宫祭酒。
令俱酒惊讶的是,祭酒此人与蓄发留须的战国士人形象不同,居然理了一个后世十分流行的“板寸”,而且白面无须,看上去十分精神,却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俱酒忍不住又捋了一下自己的美髯,在这个世界里待得久了,俱酒也觉得有一部漂亮的胡须,显得倍有面子。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台上这位的装扮,俨然是受了“髡刑”的表现。
髡刑,在古代是一种具有羞辱性质的刑罚。而这个受了髡刑的人,居然能够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高坐居中,诸子对其还毕恭毕敬,令俱酒十分纳闷。
弦唐子看出了俱酒的困惑,于是低低地向俱酒耳语道:“王上,上坐者,稷下学宫祭酒,淳于髡!”
淳于髡!
俱酒恍然大悟。在后世,淳于髡的名望,与“一鸣惊人”这个成语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不断进化直至成形的过程。
最早出现在楚庄王故事中,其表述是:“虽无鸣,鸣必惊人。”虽然已经有了一鸣惊人的基本涵义,但却不是后世流传的最终形态。
而在淳于髡谏齐威王的记述里,第一次使这个成语定形。“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流传至今,没有改变过。 海棠线上文学城
淳于髡以智慧见长,且遇事擅长“用隐语”。所谓隐语,就是后世作文写作中的“讲故事”,准确地说是“讲寓言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论道理,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效果。
淳于髡的事迹,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滑稽列传》,且位居列传第一人。
滑稽,在战国时代读作“滑(gǔ)稽”。“滑稽”的本意是一种流酒器,液体在其中可以在里面不受阻碍地自由流动。
引申为人物能言善辩、言辞流利、智慧过人、思维敏捷、正言若反、毫无阻拦之意。
淳于髡身上还有两个着名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