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正如田种首预料的那样,将军黔夫在接应之下,率军迅速通过莒邑,撤入沂山、蒙山一线,建立起稳固阵地,凭险据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后田种首对莒邑一阵猛攻之后,毅然率军后撤,全部齐军撤至山区,齐国南部桥头堡、五都之一的莒邑,正式落入楚国人的手中。
田种首知道作为主将,此次出征,无论如何他也逃脱不了责任,于是在沂山一边部署防守,一边上书待罪。
而景舍则与楚国援军实现胜利会师,完全控制了莒邑,“楚国阳台”地区的控制力得到加强,楚国的版图又向北更进一步,兵锋同时威慑齐、鲁、宋。
身在琅玡的俱酒听闻这一战果,心知越国的左翼暂时安全了。
但是,莒邑这座城池,在后续的历史上则继续扮演着火药库的角色,在齐楚之间来回拉锯,不断易手。
齐军淮泗战线的失败,楚国兵锋的北指,却更令以魏国为首的三晋联盟感到不安。
三晋联盟凭借战国最强的军事实力,硬生生地在楚国的包围圈上撕开了个口子,夺下了楚国北部的鲁阳城,直接威胁楚国的方城。
鲁阳城一直是楚国的传统地盘,但同时鲁阳也是楚方城向中原的延伸部位,具有探头的地位。
鲁阳一失,等于将楚国的势力全部压回了方城之内,对楚国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挫败。
而且魏侯击对楚态度强硬,不断派出小股部队对方城进行侦察、试探,摆出一副兵出方城,下指宛邑的态势。
方城是楚国传统上的南北分界线,方城一破,整个宛邑盆地无险可守,三晋的势力将长驱直入,影响汉水流域。这,是楚国不能忍的。
但是,双方都有点打不动了,按照战国的传统做法,打打停停这是常态。
参战各方又频繁派出使臣进行斡旋、谈判,最终谁都不想让步,于是就尊重现状,淮泗战线停留在莒邑一线,中原战线停留在鲁阳一线。
战国时代又一场诸侯混战告一段落,战争的结果:齐失一城,楚失一城,魏得一城,各方损兵无算。
齐、楚都愤懑不已,魏国却成了这场诸侯大战的最大赢家。魏国不仅得到了重镇鲁阳,同时魏侯击的声誉日隆。
这种神奇的故事,在战国从来不缺乏生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