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邑的誓师大会只是一个出兵的仪式,魏国的主力大军,早已在大梁、邺城一线聚集。
就在安邑誓师的同时,魏军主力已经越过济水、濮水,穿过小卫国腹地,直扑黄河西岸的刚平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此同时,齐国的大军也出黄城、过平邑,剑指刚平城。
腹背受敌的赵军立即收缩兵力,撤回已经杀入小卫国腹的赵军主力,全力保卫刚平城,对抗魏、齐这两个大国的精锐军力。
魏、齐、卫三国联军,迅速形成合力,将前期气焰嚣张的赵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刚平城外,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战国,再次显露其噬血的狰狞面目,将刚平变成了血肉磨盘,人间炼狱。
但战争,始终是政治的延续。
战国是一个群体的舞台,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和平时期,各国还尔虞我诈、设彀藏阄。而今天下大战再起,诸侯哪肯甘心作壁上观呢?
必须有所动作。
魏、齐、卫与赵的战争打得不可开交,其他诸侯也心有不甘,蠢蠢欲动。
首先是魏国的老对手秦国,眼见魏军大举进攻赵国,于是对西河之地执念又开始疯狂生长,在边界之地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与魏国西河驻军摩擦不断。
其次是齐国的老对手越国,眼见齐军西进,立即不安分地在齐越边界小动作不断,试图在这场混乱中分一杯羹。
秦、越两国的举动,其实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赵军的压力。但却不是赵国与秦、越两国事先约定的配合行动。
这就是战国诸侯之间的神秘联动性。
再次是韩国,韩国此次没有参加伐赵行动,但却加紧了对郑国的蚕食。尤其是驻扎在郑的赵军,被魏军切断了与母国的联系,成为一支孤军。
韩国则趁机发难,猛攻驻守郑国的赵军,力求重新夺回韩郑之战的主动权,彻底吞掉郑国这块大骨头,结束拉锯了十几年的灭郑大业。
当然还有巴蜀地区,在中原消失已久的少年战神、晋国公子、我们的穿越者,已经初步灭掉了蜀国,开始对巴国磨刀霍霍。
七雄之中,尚有两大战国没有动静。
燕国苦寒之地,偏安一隅,存在感一直很小,没有参与远在中原的这档子烂事,实属正常。
但经历吴起变法,国力大增的楚国,怎么可能对这样一场大战熟视无睹,置身事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