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也的确如此,郑芝龙就这样毫不留情地为清军入闽敞开了大门。他不仅没有坚守住那些原本能够抵挡敌军的重要关口,反而还将分布在各地的兵力全部抽调回到自己的老巢安海。结果就是,清军几乎未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福建的大部分城市。
小主,
郑芝龙之所以会表现出这样的态度和行为,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需要考虑。那便是当初郑芝龙决定支持隆武皇帝,走上拥明抗清这条道路,实际上是受到了其兄弟郑鸿逵、郑彩以及儿子郑成功的深刻影响。然而,他们与隆武帝之间的合作并不顺利。由于遭到文官集团强烈的抵触和排斥,使得双方关系逐渐恶化。最终,郑鸿逵无奈选择归隐,郑彩更是遭受贬谪,这一系列事件给郑芝龙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实际上,郑芝龙从最开始的时候,就对过度介入明清之间的纷争持有保留意见。一直以来,他所奉行的策略都是与朝廷展开合作,然后将重心放在海洋领域的拓展之上。无论是最初归降明朝,还是后来转投清朝,都可以看作是他这一既定路线的具体实践。因为在他看来,与强大的清朝对抗根本毫无胜算可言,唯有通过与之合作,才能够保住自己现有的权力地位,并继续朝着海洋方向不断迈进。
在那个时候的东亚海域,郑芝龙的势力扩张遭遇了来自荷兰人日益增强的压力。双方隔着辽阔的大海相互对峙,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愈发尖锐激烈。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较量似乎在所难免,究竟鹿死谁手,只待时机成熟之时,方能一见分晓。
在早期的时候,他紧紧跟随着郑鸿逵,坚定地踏上了与隆武帝展开合作的征程。然而,天不遂人愿,他们与隆武帝之间的合作并未取得理想中的成果,最终以失败告终。在此之后,郑芝龙敏锐地察觉到军队中弥漫着对隆武帝的不满情绪。于是,他巧妙地利用这种情绪,逐步引导众人走向降清这条道路。
凭借着自己的权谋和手段,他成功地压制住了内部那些反对降清的声音和力量。并且通过各种方式让绝大部分人心悦诚服地相信:眼下唯有投降清朝,才能够寻得一线生机,觅得一条出路。就这样,在如此艰难复杂的局势之下,他精心策划、步步为营,最终顺利完成了降清的全面部署。
回首往昔,自从郑芝龙由一名海盗摇身一变成为明朝官员之后的整整十七年时间里,他曾先后在福建以及广东等地担任要职。而在广东度过的那几年岁月当中,他深深地领略到这个省份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远远超过了福建。不仅如此,在明清交替之际,广东更是继福建之后当之无愧的第二个海洋大省。尤其是在广东省的潮州地区一带,始终活跃着一股与郑氏家族针锋相对的海洋势力。郑芝龙心中怀揣着一个宏伟的梦想,那便是出任闽粤总督一职,从而实现统御整个中国海洋势力的壮志雄心。
然而,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尽管他曾担任过广东省总兵这一要职,但当他接手隆武政权的财政事务时,所面临的阻力却是超乎想象的。尤其是来自广东方面的强烈抵制,使得他的工作进展举步维艰。
更令人担忧的是,那野心勃勃的郑芝龙无时无刻不在觊觎着广东这片土地。他妄图将其据为己有,为此不惜一切代价。而降清之举,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助清朝的力量实现自己占据广东的野心。
而精明狡诈的博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他深知郑芝龙的心思和弱点,于是便巧妙地抛出了广东这块诱人的肥肉当作诱饵。只见博洛信誓旦旦地说道:“况且如今两广地区尚未平定,我特意铸造了闽粤总督大印在此恭候您的到来。我之所以殷切盼望将军能前来相见,实则是想要与您一同商讨治理地方所需的各类人才啊!”这番话语听起来充满诚意,仿佛真的是为郑芝龙着想。
可惜,贪婪的郑芝龙没能识破这背后隐藏的阴谋诡计,毫不犹豫地一口吞下了这看似美味的鱼饵。然而,等待他的并非如预期般的荣华富贵和掌控一方的权力。相反,他被博洛逼迫送往北京。到了京城后,郑芝龙满心期待能够如愿当上闽粤总督,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不仅未能获得梦寐以求的总督之位,甚至连个实际职务都未曾授予给他。最终,仅仅只赐予了他一个名为精骑呢哈番的虚衔,并将其编入汉军正黄旗之中。至此,郑芝龙方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落入了他人精心设计的陷阱当中。
毫无疑问,博洛挟持着郑芝龙向北进京这件事,可以说是清廷入关之后,所做出的少数几个或者说是最为愚不可及的决策之一。 修罗丹帝王腾莫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