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跌打损伤的疗愈,可取桐树的树皮(去掉青色部分只保留白色部分),先用食醋炒制一番,待其炮制完成之后,再将其捣烂并均匀地敷涂于受伤之处。
眼睛发花,眼前似有禽虫飞走。用桐花、酸枣仁、元肯粉、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煎,连滓服下。一天服三次。
中风口噤、涎潮上涌之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治疗:首先准备一根皂角,将其外皮剥去,然后用适量的猪油涂抹于皂角表面,并置于火上烘烤至呈现出金黄色。待冷却后,把这烤黄的皂角研磨成粉末状。每次服用时取一钱剂量的皂角粉,用温热的酒调和后服下即可。若是身体较为健壮之人,则可以服用二钱剂量,但需注意以能吐出风涎作为适度标准。
若有腰脚风痛以致无法正常行走踏地的情况发生,可用如下方法缓解:先将一千二百个皂角子仔细清洗干净,接着加入少量的酥油一同煎熬,直至散发出香味。随后将其研磨成为粉末,并添加蜂蜜搅拌均匀,制作成如同梧桐籽一般大小的丸子。每天空腹时服用三十粒这样的药丸,同时搭配用蒺藜子和酸枣仁煮制而成的汤水送服。
对于中风患者而言,还有一种简便易行的疗法:取用五两皂角,同样去掉外皮并研磨成细末。之后向其中倒入陈年的老陈醋进行充分调和。当出现症状时,如果是左边患病则将调好的药膏涂抹在右侧身体相应部位;反之,如果是右边患病就将药膏涂抹在左侧对应位置。等到药膏干燥后再次涂抹,如此反复多次。
如果不幸遭遇砒石中毒,可迅速采取急救措施——立即灌入桐油,一旦引发呕吐反应便能解毒。
至于腰膝疼痛的问题,这里提供一个有效的药方:准备二两海桐皮,以及牛膝、芎藭、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两,甘草五钱,薏苡仁二两,生地黄十两。将所有这些药材一并洗净后放置于阳光下晾干或用火慢慢烘干,然后精细地研磨成粉末状。最后使用布料包裹好这些药粉浸泡到酒液当中(冬季需浸泡二两,而夏季只需浸泡一周时间)。每日早、晚时分都要空腹饮用一碗这种药酒,但切记不可随意更改每种药材的用量配比,以免影响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蜈蚣或蜂螫伤。和楝树枝叶捣汁搽。
跌打损伤。用合欢皮,把粗皮去掉,炒成黑色,取四两,与芥菜子(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卧时服,温酒送下,另以药末敷伤处,能助接骨。
破伤风。用苏木末三钱,酒送服。此方名“独圣散”。
刀伤指断。用苏木末包敷,外层再用蚕茧裹牢。几天后断处即接合。
乌桕根皮具有显着的泻下逐水之功效,正因如此,它如今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用以消除腹水以及医治晚期血吸虫病等病症。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品切不可过量服用,否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而且对于那些本身就存在气虚症状的人群而言,则应当严格避免使用该药物。
若遭遇中风口歪这一状况,可用以下方法予以应对:准备巴豆七枚,将其外皮去除干净后,研磨至软烂状态。倘若患者左侧面部歪斜,则将研磨好的巴豆涂抹于右手掌心;反之,若是右侧面部歪斜不止,那么则需将巴豆涂抹于左手掌心之上。紧接着,取一杯热腾腾的水放置于涂药的那只手下方,稍待片刻之后,便能发现患者的口部逐渐恢复原状。最后,切记要及时将手掌上所涂敷的药物清洗掉。
针对各种类型的恶疮,亦有相应疗法可供采用。首先取用巴豆三十粒,放入麻油当中煎煮直至颜色变黑,随后去掉巴豆,仅保留芝麻油。接着,往其中加入适量的硫磺以及轻粉,并充分搅拌均匀,形成药膏。而后频繁地将此药膏涂抹于疮面上,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疗效。
至于痈疽恶内这种较为严重的病症,可通过如下方式加以处置:先将巴豆仁炒制焦黄,继而研磨成为细腻的膏药状物质。将其轻点于疼痛之处,不仅可以发挥良好的解毒功效,而且当涂抹到瘀肉上面时,腐朽之处自然而然便会消退不见。在此方剂当中,如果再添加少量的乳香成分,效果将会更为理想。而这个方子还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乌金膏”。
此外,对于身上出现的疣痣问题,有一种简便易行的解决办法。具体做法是将巴豆一钱与石灰一同翻炒过后,再加上砒霜一钱以及经过炒制的糯米五分,共同研磨成为细碎的粉末。最后,将这些粉末轻点于患处即可。
如果有人深受头发不长的困扰,不妨尝试这样一种洗发方法:选取新鲜的桑叶和麻叶,放入煮过淘米水的锅中一起煮沸。待水温适宜之后,用来洗头。坚持连续使用七次之后,便可惊喜地发现头发开始迅速生长起来了。
跌伤。用桑根白皮五斤,研为末,取一升,煎成膏,敷伤处,痛即止。亦无宿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刀伤成疮,用新桑白皮烧灰,与马粪调匀涂疮上,换药数次即愈。
头发干枯没有光泽,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改善:准备好桑根白皮和柏叶各一斤,将它们放入锅中加水煎煮成汁液,然后用这汤汁来清洗头发,坚持使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柘树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果将其煮汁后用来酿造美酒并服用,可以有效地治疗耳聋耳鸣、身体劳损虚弱、腰部肾脏发冷以及梦遗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