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异常

登陆作战开始2小时后。

“小游民”号星际攻击舰,综合指挥部。

指挥部位于全舰的最中心,四周都有厚实的装甲保护,可以说是全舰最安全的位置。除了动力控制室以外,这里是全舰安保等级最高的地方,每次进入,都要经过二十四道安保程序的检查。

这些检查程序从指纹、声纹验证,再到DNA序列检查,恨不得把人体的每一个分子都查上一遍。在如此严格的安保程序下,一切试图渗透这里的企图都是痴心妄想。

“姓名:霍安安。职务:战情科见习参谋……身份验证完成。”

经过繁琐的验证程序后,霍安安终于踏入了综合指挥部的大门。

随着一道自动门在她面前开启,映入她眼帘的是一个面积堪比篮球场的巨大空间。

各个部门的指挥系统都集成在这个篮球场大小的空间里,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忙碌中的军官。

在综合指挥部的最中央,投映着行星地表的战场形势图。通过战场数据链系统,每一名士兵的位置都被清晰的标注在形势图上。

上百名军官围绕在这幅形势图旁,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台指挥终端。

他们隶属于“支援控制部”,负责响应前线士兵的呼叫、提供各种支援。这些支援包括但不限于空中打击、重型炮火覆盖、轨道轰炸、应急物资投送……在前线士兵们的眼中,支援控制部就是堪比亲妈一样的存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呼叫支援控制部总没错。

霍安安隶属的战情科,就被安排在支援控制部正对面的区域里。

相较于支援控制部的上百名军官,战情科的人数明显就少了很多。在数台数据处理终端包围出来的半封闭区域里,二十多名战情科军官头戴脑机交互头盔,正在处理浩如烟海的数据。

这些数据都来自于一线部队,事无巨细的记录了敌军部队的各种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装备型号、火力强度、人员数量……通过数据处理终端,这些数据都会被导入到数字化战场指挥系统,实时修正敌人的战斗力,辅助指挥官们的决策。而战情科的军官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些浩如烟海的数据里找出电脑不易察觉的重要细节。

霍安安悄无声息的进入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戴上了脑机交互头盔。

对于战情科的军官们来说,每一秒都是无比宝贵的,因此没时间浪费在敬礼这样的礼节上。

以霍安安的军衔,本来是没资格参与进来的。可前线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远远超过了战情科所能承受的负荷,这才把她临时拉过来充数。

戴上脑机交互头盔后,霍安安按下了头盔上的启动键。随着大脑里传来一阵剧烈的刺痛感,霍安安眼前的世界一下子变得无比黑暗。下一秒,无数电子数据汇聚成的洪流向她席卷而来。

她的意识逐渐与这些数据洪流融合在了一起。这让她能够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去阅览这些数据。

不到0.2秒的时间,她就阅览了前线汇总来的3.2万份战斗记录。

很快,她从一份战斗记录里发现了异常。

这份战斗记录来自第910机动步兵团3营9连B排下的一个四人战斗小组。动力甲上的单兵计算机从头到尾记录了他们战斗的全过程。

这支四人小队突入敌军地下交通网络后,歼灭了敌军大量轻步兵,又消灭了敌军数支动力甲小队,为主力部队的集结争取了大量的时间,最终在1人阵亡,3人负伤的情况下登上了友军的撤离运输机。

从战斗的过程和结果来看,这似乎只是一场英勇的掩护行动。可霍安安却从敌人的兵力调动中看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按理说,仅仅是一支四人小队,理应不会引起敌人太大的反应。地下交通网络何其之大,这四个人闯进去,就像一滴水汇进了大海,根本就不应该引起敌人的注意才对。可敌人却调集了大量兵力来应对这支小队,甚至不惜犯下梯次增兵这样的兵家大忌。

但凡是个接受过军事指挥教育的指挥官,都不会犯下这种错误。

除非……四人小队前进的方向上,有什么对敌人而言非常重要的东西。

顺着这个思路,一切就都解释的通了。

为什么敌人会疯了一般阻击这支四人小队,甚至连牵制我方主力部队的兵力都撤回来了。

从四人小队发送回的数据里,霍安安很快找到了地下交通网络的地形图。根据四人小队的行动路线,霍安安很快发现,在四人通过了一个十字路口后,敌人的增援兵力明显增多,并且随着四人不断前进,敌人的增援强度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

根据四人最后抵达的地点,霍安安大致估算了一个范围。直觉告诉她,这个范围内,一定有敌人的“大鱼”存在。

通过脑机交互头盔,霍安安用意识上传了一份火力打击申请。

在电子数据汇聚成的洪流里,这份申请如一条欢快游动的鱼儿,很快抵达了支援控制部的指挥终端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指挥终端的界面上,这份申请最终呈现出如下的格式:

紧急程度:S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