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华夏之命运,真正的致命敌人马歇尔

如果不明白这一点,恐怕对于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也是无法理解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集装箱是唯一,是海权颠覆陆权的根本。

其实,这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关系。

因为,任何国家的崛起模式,其实都离不开在某些方面,拥有全世界最低的综合成本!

而集装箱,便是开启华夏这个最低综合成本的关键钥匙!

“集装箱……太重要了!”

陈望喃喃自语,眼前仿佛浮现出记忆中的未来世界。

规范化的集装箱标准,几乎改变了整个全球经济的运转模式。

从工厂到港口,从航道到码头,集装箱像是滚动的财富机器,带动华夏无数的产品涌向世界。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未来的世界,这种普通的铁盒子,如何颠覆了全球的经济版图和贸易流通。

世界权力的竞争并不局限于战场,无论是在资源掠夺,还是经济发展上,谁先占据关键制高点,谁就能掌控局势。

想到这里,陈望的脑海不禁浮现出一个关键人物——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作为美利坚陆军参谋长和军界最高决策人,他以坚定的“先欧后亚”战略部署,逐步实现美利坚对全球秩序的掌控。

他在冷战期间不仅提出了“马歇尔计划”,还促成了北约的成立,通过经济复苏计划稳固了欧洲的盟友,并成功阻断了苏联对西欧的影响力渗透。

随着冷战格局的拉开,这位擅长战略布局的将军,还制定了“全面遏制”华夏的外交计划,并开始对包括台岛、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地区进行扶持。

他为美利坚奠定了战后的世界秩序,并在冷战格局中保持了绝对优势,从罗斯福到杜鲁门,美利坚的核心决策,都有他的身影。

但马歇尔,也是那个认为华夏是工业时代天弃之地,那个为了战后美利坚的全球利益,要将华夏五万万人口困在大陆,自生自灭的始作俑者。

但一个美利坚人,有什么资格宣传华夏是天弃之地,又有什么资格说五万万华夏人融入世界体系,是世界的灾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果我没记错,这个马歇尔一直以来被人误认为是个经济学专家吧?”陈望默默感叹道。

事实上,马歇尔并不是什么经济学家。

但他却精准把控了战后世界的经济命脉——欧洲的工业资本注入,东亚经济的有序发展。

而日本、韩国和台岛的快速成长,全部都成为美利坚封锁华夏,避免这个拥有五万万张嘴的工业弃儿,融入世界体系的有力手段。

当然,即使强如马歇尔,也从来没有想到集装箱的推广,会使得世界各个国家的价值,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华夏从工业世界的价值洼地,一跃而成最具潜力的玩家!

陈望深知,正是这种其实已经开始,但还未普及的全球物流体系,在几十年后成为华夏复兴的关键。

华夏固然缺少石油,煤炭也在内陆,运输到沿海成本极高,而且贫铁,五万万张嘴需要吃饭,各地的生态环境极度恶劣,但并非一无所有。

这个文明,拥有全球最多的人口,代表了世界上最充沛的劳动力资源,最训练有素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