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昭月闻言,眼前一亮。
“殿下,这法子好!”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集思广益,纵是做不出一模一样的珍妮纺纱机,说不定也能做出类似的机子。
她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数句她所知道的珍妮纺纱机要点。
“将纱锭竖立,多线并行……”
“殿下,不若将这些要点公布出去,供人参考,悬赏能改进纺纱机的能工巧匠。”
裴明明绪伸手接过她写好的纸,点头应允。
“此事我会让杨长史去办。”
宋昭月舒了口气,眉间的焦躁也散去了几分。但她又想起另一桩事,神色认真起来。
“殿下,这羊毛织布之法既已决定公布于众,自然不可少了陈氏的嘉奖。”
“妾身先前答应过替陈氏向殿下请功,这羊毛织布的法子是她苦心钻研所得,妾身怎可食言。”
裴明绪握住她的手,正色道:“那自然,我会嘉奖于陈氏。”
宋昭月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嘴角漾起一抹浅笑,仿若春日繁花初绽,柔美动人。
裴明绪当机立断,将悬赏之事交给杨修元操办,将宋昭月写下的要点递给杨修元。
“这是瑾侧妃所述要点,你将此罗列清楚,以瑾侧妃名义昭告燕北能工巧匠。”
“凡能改进纺纱机者,赏银百两至万两不等,视其成果而定。”
裴明绪略一沉吟,继而又补充道:“织布机亦一并纳入悬赏改进之列。”
杨修元领命而去,不敢怠慢。
他将宋昭月的要点仔细誊抄,并润色成更易懂的语句。
“竖立纱锭,多线并行……”
杨修元反复推敲,务求公告清晰明了。他又添上悬赏金额,并盖上印鉴。
悬赏布告很快张贴于燕北各地。
“燕王府瑾侧妃悬赏改进纺纱机、织布机!”
消息如风般传开,引来无数百姓于布告栏前围观。
“赏银竟是百两至万两!瑾侧妃当真出手阔绰,好大的手笔!”
有人乍见那丰厚赏银,不禁惊叹出声。
“竖立纱锭,多线并行……这是何意?”
也有人对布告上的要点感到疑惑,“莫非瑾侧妃已有了改进之法?”
一时间,茶馆酒肆,街头巷尾,众人议论纷纷。
“这纺纱机、织布机已然沿用多年,还能如何改进?”
诸多匠人、织工们心中疑惑,然一想到这高额的悬赏金额,不禁纷纷心动,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