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女都是青壮女性,自幼住在海边,很识水性,商人来往不多的时候也会自己在浅海打些海鱼,商人多起来,就不好下海了,便支起小船在各个楼船之间兜售些饭团咸菜,有时还送淡水。
日子不算好过,但也不难过,都指望着趁着年轻多干些活,年纪大了到内陆去置办一点田产,也好养老。
这也是海边百姓的生存智慧,力夫们不染指海女的活,海女们则会把卖剩下的东西低价卖给力夫。
但前提是沿海的人家都是沾亲带故,有宗族从中调和制定规矩。
否则人人都想干更轻省的活,低价打起来了,谁都挣不到钱。
刘老二喜道:“快快!给她包二两银子!问问她港口出了啥事!”
船工岔了气:“二两?!”
他跑死跑活,出了一趟海,也就得五两!
二两银子够五口之家节省点吃两三个月了!
刘老二:“叫你去就去!”
船工应了一声,满心不甘愿的拿了钱去找海女。
海女是个年轻姑娘,看样子才做海女这行当不久,她支着自己的小船,将一罐罐咸菜和饭团通过吊篮送上楼船。
“是北面的人!”海女收了二两银子,喜滋滋地说,“带了兵过来,咱们青州易主了!那些兵不错哩!个个肥壮!模样也好!”
刘老二在船上啼笑皆非:“你这小妮子!”
船工们哄笑:“是看中哪个了?可不能找个中看不中用的!”
“就是,既然是当兵的,那得比咱们这些跑船的更中用才行!”
海女并不羞涩,沿海的地方无论男女都是地府门前讨饭吃,男人们去深海打渔,一个浪打过来,伤了残了死了的不在少数,女人们多数在婚后也会有姘头——自家男人也知道,但却并不生气着急,反而靠着这层关系,几家人连在一起,打渔也有个照应。
他们自有一套道德标准,无论男女,只要不跟人私奔,还愿意待在家里,那就没什么可说的。
倘若能从各自的姘头手里给自家娃娃掏些东西回来,还要被夸有手段。
尤其港口还有许多半掩门的妓女,渔夫们能娶的,也多是这些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