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节 投书
大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八月中旬。
蒙禹在安和搬进桃花山庄后,又在中秋之日亲手在月如的无字墓碑上凿刻下了“爱妻邱月如之墓”,又将那一年的中秋之夜写下的小令也亲手刻于碑上,然后就这样静静的坐到了月上枝头。
所有的祭奠之物其他人早就都张罗着摆放好了,可酉时祭拜之后所有人便都离开了,连舍不得离开师父的安洛都被张鼎给强行拉走了,因为张鼎知道这种时候蒙禹是不希望被人打扰的。
看着天上的一轮明月,蒙禹不由得会心一笑,悠悠说道:“月如,我终于能在中秋之夜陪在你身边了,可这里是南京城,不知道有多少暗探在盯着我,我不能说错什么话,所以只能就这么静静的陪着你,我知道你是明白的。”
清冷的夜,蒙禹就这样静静的坐在月如的坟前,缓缓的斟上一杯酒,又慢慢的一小口,一小口的将两杯酒逐一喝完。这一夜,蒙禹的心里异常的平静,那些暗中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就只是一个落魄的秀才形单影只的在喝闷酒。
第二天一早。蒙禹就带着安洛和张鼎出发了。安和一直将他们送出了外城的城门才依依惜别。安洛终于能和心中的偶像在一起,自是兴奋无比,可每当回头看到父亲苍老的样子和已经微微佝偻的身影却又难过不已。
八月底,蒙禹终于到了大明的新京师北京城,看着比南京城更加恢弘气派的城墙,蒙禹的眼中也油然而生了一种自豪感,想想老皇帝迁都诏书里的话,也不由得会心一笑喃喃说道:“好一个天子守国门,也的确是大国气象!”
进城找了家客栈住下,蒙禹就把张鼎打发走了,堂堂一个大帮会的实权堂主,哪能整天无所事事的跟在他身边做个跟班的。其实张鼎也只是嘴上说说,耽误这两三个月他也的确是压下了太多的事情,见蒙禹是真的要他走,他也就告辞离开了。
第一天,蒙禹带着安洛逛了一遍北京城,各路暗探自然是将消息都传了上去,可却是出奇的没有任何人来拜访他。蒙禹也没有急着去拜访卢方这位老朋友,而是回到客栈后又将在南京城里整理完毕的《平边良策》再度审阅了一遍。
第二天,蒙禹留下安洛在客栈学习,自己一个人抱着书稿走向了一个地方,大明朝的六部,似乎没有哪一部可以收他的东西,所以蒙禹想了想,便直奔了通政司的所在,这可是个品级比不上六部大员却地位特殊的衙门。
通政司的主官是通政使,只是三品官,其他左右通政也只是四品官,而蒙禹这个秀才身份能够求见的,只是通政司里官职最低的八品知事,当然,通政司里的八品知事,那眼睛也是翻到了天上的,毕竟他们是可以直达天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