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一场将大明王朝的文武百官和那位嘉靖皇帝吓得魂飞魄散的“庚戌之变”,按照顾长安的既定计划,圆满结束。
在这场持续了仅仅八天的“庚戌之变”,让藏在幕后,设计这一切的顾长安,获得了足足一百八十万两白银的收益。
这笔巨款收益,比他这些年来所做的大小生意所获得的收益总和还要多。
然而他的这个计划,虽然给他自己带来了一笔前所未有的收益,却也将涉事其中的严氏父子,直接推向了悬崖边,尤其是严氏父子当中的那位大明王朝的内阁首辅严嵩。
在这场剧变中,严嵩虽然力挽狂澜,是拯救大明王朝大厦将倾的英雄,更加充分地巩固了自己在朝廷中的权利地位,但凡事都有两面性。
首先,严嵩在朝中威望和权利的进一步提升,令得本就与他站在对立面的裕王党,加剧了对他的攻势。
其次,也是最主要的一点,那就是那位嘉靖皇帝对他产生了不满。
嘉靖皇帝对他不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严嵩施以重金驱赶蒙古骑兵的做法,很有可能会加剧大明朝廷的财政赤字。
虽然当时这件事最终是由嘉靖皇帝自己拍板决定的,但是自古以来,皇帝都是没有错的,最终必须得有人来背锅。
很显然,在这件事上,严嵩无疑是最好的背锅侠!
严嵩借助这一空前的军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朝廷中的权威和地位,令得内心本就对这帮文臣有所顾忌的嘉靖皇帝越发不安。
为了向严嵩施加压力,嘉靖皇帝暗中拉拢了一批亲信重臣,力图在朝中争夺更大额度话语权。
他甚至不惜重金厚祭,指使亲信们在民间暗中散布关于严嵩的负面谣言和流言蜚语,意在削弱严嵩在百姓民心中的威望。
更有甚者,嘉靖皇帝还暗示严嵩涉嫌通奸勾引宫女,激怒皇后和太后,由此引发了一场宫廷政变的阴谋,险些酿成了君臣对立的大乱局面。
严嵩为了自保,不得不四处拉帮结派,暗中拉拢更多的权贵势力和文武官员,用以维系自身的地位。
于是,朝中上下便出现了两大新派系的对垒局面。
嘉靖皇帝和严嵩相互牵制,在权力之争中你来我往,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