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率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是其奇者也。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皆应绳墨。——《三国志 诸葛亮传》
— — — — — — — — — — — — —
诸葛亮此番挥师北上,统率六万精兵,特遣镇东将军赵云,率五千骁勇之士,取道褒斜,穿箕谷而出,作为疑兵;
同时,奋威将军马忠承命,引领万余精锐,围困祁山城高刚所部魏军,力图攻占;
而镇北将军魏延,则率另一支万人大军,负责围城游楚所在的陇西郡,以防陇西郡还有更远的广魏郡城中派兵突袭蜀汉大军后方。
此外,对待陇右已经投降过来的三郡,也一共派出5,000人马,负责安顿郡中事宜,安抚民心,恢复秩序。
由此,诸葛亮手中,还剩下三万大军,由诸葛亮亲自率领,用以攻打郭淮镇守的上邽。
诸葛亮善于精算战局,治军有方,带兵打仗很专业,让其数万军队打起仗来,在战场上能发挥出远超其数的战斗力,仿佛数十万大军压境。
诸葛亮的军队有很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营垒、吃饭用的灶台、军用卫生间(圊溷)、各种藩篱工事障碍等阵地设施,都按照严格的标准修建。
诸葛亮的军队不仅有军用厕所,其军用厕所的设置还相当科学。如果没有军用厕所,官兵随意解决内急会有以下的麻烦:
1.暴露己方军队的位置,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如果某位将领带兵出征,在行军打仗的途中让官兵随意“方便”,敌人侦察分队就能根据己方军队排泄物的数量,“方便”的位置,大致算出己方军队的兵力和己方军队的大致位置,这对于己方军队来说是很不利的。
2.军队驻地大都靠近水源。如果随意“方便”,排泄物就会污染水源。古代行军很多时候会出现疟疾等传染病,这些大多是由于不卫生所导致的。
诸葛亮此番北伐,面对魏国局势之错综复杂,虽然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周密筹备,然终因未知魏国敌情深浅,但也只能出动六万军队,已经是蜀汉一半以上的军队了。
蜀汉国内,兵力储备虽达十万之众,倒不是说,不能再调拨更多的部队北伐。蜀汉经历了诸葛治蜀后,蜀汉国力近年来确有长足的提升。再征集更多的兵员,筹措更多的粮草也是可以实现的。
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粮草运输之艰难,远超乎想象。
秦岭之途,崇山峻岭,江河阻隔,粮草运输之路无异于一场生死考验。每一粒米,每一颗粟,皆需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方能翻越重重险阻,送达前线将士之手。此番北伐,实为蜀汉历史上首次如此大规模地挑战秦岭这一物流运输的“噩梦之地”,其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鉴于此,诸葛亮出于稳妥考虑,决定仅率六万大军出征。但这也是蜀汉建国以来,所动用兵力最为庞大的一次了 。
即便是昔日刘备东征孙权之时,虽水陆并进,但所动用的兵力也不过五万之众。相比之下,东征虽面临战事,但水路运输之便,大大减轻了后勤压力,使得运输难度与北伐相比,运输难度比北伐小了不止一个量级。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蜀汉六万大军不仅要面对魏国的重重防线,还需分兵数路,以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因此兵力分配上显得尤为捉襟见肘。
诸葛亮作为一代智者,深知此中利害,故而在兵力部署上更是费尽心思,精打细算,力求将每一分力量都发挥到极致,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希望。
而诸葛亮收到箕谷方向来信之后,知晓了此时魏国已派遣右将军张合率军上陇的战情。诸葛亮不能不再次分兵部署以应对张合的攻势。
在北伐前夕,我也曾提醒过丞相,北伐的核心要务在于断陇。而游楚在陇西郡,与蜀军公开了城下之盟的条件,便是蜀军要去完成断陇,陇西郡自然就投降。
然而,即便是,丞相深知断陇的重要性,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面,丞相并没有去完成断陇。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蜀汉的盘子太小了,蜀军兵力大少,不能再分兵去干多余的事情。于是,丞相本来的想法就是,先集中兵力,死磕下郭淮镇守的上邽,这样,北伐就接近成功了。
拿下了上邽,相当于控制了从陈仓渭水道进入陇右的门户。纵使,魏军走陇山诸道而来,蜀军也是以逸待劳,完全不许魏军。
但是,上邽这块硬骨头太难啃了,郭淮和马遵钉死在上邽,阻拦住了蜀军数次攻城,让丞相迟迟拿不下来。只能选择继续率军围困,慢慢打拖延战。
既然拿不下来,丞相立刻退而求其次。给马忠增兵两千,催促马忠尽快拿下祁山城。祁山城,坐落在山岭之间,虽然没有特别险要的地势,但是过多的部队也展开不了阵型。
待祁山城拿下之后,便可以收拢一万多人的作战部队,去完成其他的战略行动——断陇。